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世界上的绘画形式大致上分为三大类别:具象,意象,抽象,这三种类别基本上覆盖了从纯客观到纯主观的绘画全过程。但是,不管是那一种绘画形式,都离不开具体的“造型”,造型,造型,型是造出来的,即使是纯客观的模仿,也还是有“造”的因素,更不用说纯主观的绘画。不同的绘画观念就有不同的表现手段,不同的造型方式。对写意水墨画来讲,“造型”不是仅仅指描述真实客观的技能,也不是指展现主观臆想的能量,而是指用中国水墨语言来融合这两种“能”的综合实力。我称之为“写意水墨造型”。
集市1987年200x200cm周俊
周思聪作品
一,写意水墨画中的造型 对写意水墨画来讲, 首先是界于主客观之间的意象绘画特征是她的基本立场,这里的造型既含有对真实客观的塑造能力,也包括有主观臆想的想象能力,但是这个造型必须服从意象绘画特征中的规律,成为融合这两种因素的综合实力的中国水墨语言,水墨有两种含意:A,水墨带有语言观念,B,水墨不存在观念,(也就是笔墨等于零)就是材料。我这里强调的水墨语言是指带有主张中国水墨画精神观念,所以这里我们着重谈论的“写意水墨造型”就是指中国绘画精神里的水墨语言范围为主。 因此,写意水墨画首先是如何将自然物象的特征概括,提炼,使其适应你的笔墨形式感构造,通俗地讲,就是塑造画面形体中,笔墨要讲究意味,要有语言的形式美。没有这样一个过程,写意水墨画的形式感依托不见了,笔墨只是作为材料来塑造客观对象或者主观臆想,都是被动的,一旦处于被动状态,笔墨的精,气,神,就消失了,人们欣赏到的不是笔墨的情趣,而是通过笔墨材料塑造的客观物象,或者是没有笔墨形式感的主观物象,笔墨的相对独立的形式审美韵味就弱了,说白了,也就是中国画笔墨的味没有了。味没了也就是中国画的笔墨精神不见了。因此要想突出中国笔墨精神,又不想离客观或者主观太远的意象水墨画,就必需将客观的或者主观的物象形状加以“变”形直至“造”形,使其适应你的笔墨形式构造,这就叫你个人的写意水墨画的形式语言处理。从这个理论意义上来说,每个人的写意画都应该是不一样的。
线描人物1-1987年60x80cm周俊
方增先作品
人物写生51x69cm2006年周俊
中国山水画,花卉画,人物画在这一点上应该是一致的。只是人物画在造型上下的功夫要复杂的多,难度也强,但是,掌握物象的自然结构,解剖则是一种知识,技能。它不能取代形式上的笔墨个性化审美造型。只能说明你有描绘真实客观的塑造能力,同样,主观臆想的造型能力也不具备代表自己的艺术语言的形式感,因为句子结构没有精致的词汇组合也很难成为经典的形式语言。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物画必须“胸有成竹”地画到位的确很难! 因此,写意水墨画这里出现了三种情况:A,掌握了别人的笔墨技巧,没有自己的造型形式特征,最多你还是在写前人的“意”。B,没有掌握了别人的笔墨技巧,有自己的造型特征,你也写不出自己的“意”。C,掌握了别人的笔墨技巧,溶化在自己的造型形式里,你才具备自己的写意水墨画的个性形式语言图式,这里的“别人”就是千百年来大师们为我们留下的丰富的笔墨审美积淀。
李可染作品
陆俨少作品
但是令我们纠结的是:先掌握了别人的笔墨技巧,再发展自己的造型形式特征,形成自己的语言图式?还是先发展自己的造型形式特征,形成自己的图式后,再掌握了别人的笔墨技巧为己所用?我看,各有各的利弊,还是因人而异选择不同的方向为妥。但是不管什么方向,最终还是要形成自己的东西,这是最重要的关键。因此必须时刻明确地提醒自己:写意水墨造型就是不脱离客观因素的主观水墨造型。换句话说写意水墨造型的水平就是指构成自己水墨图式的能力罢了,有一点是肯定的,水墨造型能力强应该是指构成自己图式的形式精致,经典,复杂化,多样性。做到做不到是一回事,没有这样的高标准严要求是另一回事。
齐白石作品
红鸭 70x70cm 2011年 周俊
毕竟,我们不要忘记一个基本原则:中国文化注重传承,中国画必须讲究笔墨,因为笔墨具备观念,观念代表一种精神,中国的水墨精神实际上就是整体中国文化观念下的笔墨审美价值观,微观来看——就是中国人个性化笔墨的审美形式语言。这跟洋人凭感觉,水墨仅仅作为材料的黑白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