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时隔一春,我像久别回家一样,又来到后海银锭桥的北官坊17号。提起这座小院,画界很多人都晓得,尤其是画工笔画的,这就是北京画院著名工笔重彩画家、美术理论家潘絜兹先生的住所。
年逾古稀的潘老,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北京分会副主席、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长、 《中国画》主编。自30年代起,他在全国各地(包括台北)举办过很多次个人画展。近年除搞了很多像《乐府调笑图》、《李白妇女诗集绘》、《九歌图》、《长恨歌》等组画外,也画出大量的单幅画,其中《敦煌艺术的创造者》曾获法国春季沙龙金质奖。他的作品有在抗战前就流传到日本,在亚洲具有一定的影响。他对我国的壁画也有颇深的研究,曾数十次主持过对历代墓葬、塔基、观道寺院和石窟壁画的临摹复工作,我国最负盛名的永乐宫壁画的修复也是在他及同仁的主持下进行的。而《敦煌的故事》、《敦煌服饰资料》、《敦煌莫高窟艺术》日译本等著作和家喻户晓的动画片《九色鹿》,都是先生勤奋耕耘的结果。
随着北京工笔重彩画会的成立,我与潘老的接触和求教的机会多了,由于工作路途远,我时常食宿在他家,有时回去晚了,先生一等就是十一、二点,并且和师母一起早已为我准备好行军床和铺盖,想起这些我心中便涌起一股难以表述的感激之情,而先生却总是像待自己家孩子一样的亲切、热情。记得有一次,刘晓庆和两位朋友来潘家坐客,吃午饭时,一位高氏问清我的身份后,风趣地说:“潘府尽往来些高朋墨客,怎也有普通工作来此呢?”听这话,潘老以笑答之,我们也都笑了。
的确,除了高朋墨客、国外画界友人和留学生,。时常有些司机、清洁工、售货员、工人、和农民来往于潘宅,但更多的是慕名前来求教的普通人。潘老从未因事务繁忙拒他们于门外,而总是耐心细致地给来者以指导,从一幅画的构思到构图;从线条、色彩直到命题,从艺术技巧到艺术修养,他都周到地给人以不倦地教诲。在他的辛勤培育下,潘师门下走出来很多有造诣的青年画家 ,在全国地毯图案设计比赛上荣获头名状元的北京地毯研究所女设计师、青年工笔画家贾冕就是其中之一。而在这些普通人的成长过程中,先生又将付出何等的心血啊!
曾听潘师母说过,在先生下乡体验生活的年代,总要给他预备两件棉袄,因不知啥时,潘老就会把棉袄送给位不相识的老羊官或老农民,这种举动也只是先生关心他人的小事一桩,最感人的还得说潘老关心残疾姑娘的故事。
那是1962年,先生随工作组下乡,在山东曲阜遇到了一位患有先天性胃喷门狭窄,又因无钱医治而奄奄一息的农村小姑娘,先生非常同情地把她带回到北京的家中,并出钱为她联系住院医治,当时在世的潘母及全家日夜轮流守护,为她洗脸穿衣,端屎端尿,并轮流从家中将病号饭带到医院喂她。在那全国同胞一同挨饿的年代,谁又能顾了自家顾别家呢?为了支付医疗费用和亲人住返于京的路费,先生只得忍痛将自己珍藏的画册等物变卖掉。在潘老和全家的细心照料下,姑娘的病好了,回山东后还结了婚,她不只一次地同爱人和孩子一道来京感谢恩人,并满面热泪地跪下认二老干爹干娘,老俩口坚决不同意,告诉她要感谢党、感谢社会主义。为了不忘老人的恩情和嘱咐,姑娘改名叫“念党”。
在那个年代里,由于贫穷,这位“念党”终因饥劳又一次被病魔拖到了死亡线上,这次潘老再没能把她救回来,老人家为此流下的惋惜的泪水……
有谁能想到,为关心普通人的疾苦,为帮这素不相识的“念党”治病,在那时这竟成了深挖思想动机的“罪证”,成为先生“拉扰腐蚀贫下中农的罪行”?
然而,那些与先生相识的、普通的人们和历史会感念除了 、记住他……
潘老常以春蚕自比,的确,他辛勤奋斗一生,只知奉献;很少索取,关心他人;很少想到自己,以至宅院老朽得急翻修时,他只得贷款为之。
而今,潘宅老院迎来了新春,那棵生长在院西北角的老石榴树,又吐放着新芽新花,它像个护院老者,默默地记载着潘老与普通人的友谊,记载着“春蚕画室”主人的艺海生涯,记载着他像春蚕吐丝一样地将一片赤子之心无私地奉献给祖国;奉献给人民,愿絜兹先生春蚕不老丝无尽。
雷孝书
1988年6月7日三稿于巩华城
作者:阿里雷公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