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画苑掇英》前言

  中国绘画按传统分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花鸟画到唐宋达到了绘画史上的一个高峰,唐、五代的花鸟画以品类丰富,描绘精致生动取胜。到了宋代,将花鸟画进一步推向理性的绘画和个人的感性结合在一起,更多体现画家的个性。宋代大家苏东波,不但提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见解,而且提出了花鸟画应“求无人态”的概念,来体现绘画本身的人物文化精神要求。

  近现代的花鸟画,更多体现了文化多元化的特性,到十八、十九世纪,西方的绘画大量的传入中国,使花鸟画在传统的绘画风格中融入了更多的西方艺术元素,尤其像岭南派、海派的花鸟画,吸取了诸多西画的情趣和技法,使近现代的花鸟画,更呈现出五彩缤纷的面貌。

  打开画家胡炜的画册,让我们有耳目清新的感觉,他的作品与传统的花鸟画有了很大的不同,尤其是“摘枝花”式的花鸟画。传统与创新是对相辅相成的概念,今天的创新,也是明天的传统。胡炜的花鸟画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程式与肌理。从《镜影》《灵禽》《食缸》的三个系列来看,都是有各自程式,《镜影》系列的画面都是有黑白灰构成,用细腻、精致的手法描绘出形态自奇的小鸟(白头翁也好、画眉鸟也好,胡炜都在写他心中的小鸟,而不是描画某种鸟的逼真的标本)。

  《灵禽》是一组变体画,所有画面都是一根细绳吊着一个小竹筐,竹筐里有一只肥硕的蝈蝈儿,然后是一个上下扑腾、左右窥视的小鸟,把每一幅都呈现得如此生动,充满了情趣。

  《食缸》和《天趣》系列相对比《灵禽》系列,画家表现上少了些许激情,青花小食缸及金鱼缸和心中的小鸟,亦可演绎出更多形神兼备的画面,给人以更多的视觉冲击力。

  二、情趣和幽默。胡炜的花鸟画中,各种鸟的动姿、眼神都充满了童心和中国式的幽默,尤其是《灵禽》系列,围绕着一个小竹笼里一个肥美的蝈蝈儿,小鸟或急切,或专注、或平静、或扑腾,如同一个馋嘴的小儿,为了一笼中的美味,想尽一切办法,因此画面极具生活情趣。画家在对小鸟的观察、研究、体味上是花了很多功夫的,这绝不是靠多临摹花鸟来的,本能达到的境界。

  三、水墨工笔画。此是笔者对画家的画法做的界定,是否准确,可以商榷。一般所谓的水墨画都是墨分五色的写意画法,画家的工笔花鸟画,黑白层次都是用水墨层层渲染、层层描画,然后用极少的花青和赭石染擦而成。从整体看有水墨韵味,而表现是用工笔手法,故称之为“水墨工笔画”。

  《画苑掇英》编入画家胡炜的水墨工笔画作品,旨在推出有创意、有创新的工笔画作品,在中国画苑中撰取一支有特色的花朵。

  壬辰夏日于金陵

  (作者系《画苑掇英》丛书艺术顾问,人物画家)

作者:王烈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