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我始终相信,人生是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只要生命的火焰没有熄灭,人生的奋斗历程就永远没有终点。——题记
悉心求学,奠定基础
生在景德镇,长在景德镇,也许是因为这座千年瓷都给了我太多关于陶瓷的点点滴滴,儿时起我就希望在无限的知识海洋中汲取营养,徜徉于陶瓷艺术这一神奇领域,用自己满腔的热情在这片海洋中激起朵朵浪花。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这一声春雷给那个年代有志于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年轻人带来了希望和光明。对梦想的渴求,促使还是景德镇曙光陶瓷厂一名榨泥工的我立志考进全国唯一的一所陶瓷高等学府——景德镇陶瓷学院。经过四次高考,我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
到了学校后,发现强中自有强中手,同学们学习成绩都很好。我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专业和文化知识都很薄弱。勤能补拙,只有通过勤奋来弥补先天的不足。于是我重新学习文化和专业知识,为艺术创作打基础。为了使各门功课达到优良,白天泡在图书馆里,晚上自主地在在教室、寝室上自习,学习到深夜十一二点钟。我就像一块吸水的海绵,如饥似渴地吞噬着来自古今中外的各类知识。学习之余,我注重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并先后担任班长、美术系学生会宣传部长、院学社会体育部干事。
在陶院学习期间,我体验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优势,感受到现代生活的前沿,接受了新的思想、新的文化、新的理念,对新的东西感到好奇。通过四年勤奋学习,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培养了严谨求实的态度和积极探索的精神。我们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起点,做好了踏入社会的准备。
定位人生,扬帆远航
那时候,在我的意识中,作为陶院毕业的本科生,我们有义务去充当弘扬陶瓷文化艺术的民族脊梁。因此,我不愿意去企业工作,而是选择了在具有文化气息的景德镇陶瓷馆工作,从事陶瓷文化、艺术创作、博物馆陈列工作。
在大学所学的基础上,我通过看博物馆展品,下工厂深入生产一线,与技师交流等方式,研究景德镇的传统陶瓷艺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哪里?就在创新。从元到明,由于古人的不断创新,出现了明五彩、明斗彩等各种颜色釉。在历史的长河中,我找到了创作的支点,觉得创新才是发展的方向,创新才是撬动世界的杠杆,思想开始立足于如何在景德镇陶瓷艺术领域尚未开垦的荒原中找到金矿,找到处女地。之后在工作之余,我开始在陶瓷艺术领域研究与创作。
我于85年开始研究高温颜色釉与青花的结合。在工厂里参观考察学习时受到启发,我又开始研究青花在坯体上进行刷花,创作的作品拿去参评,获得了“百花奖”二等奖和三等奖。虽然作品不是很完美,技术不是很成熟,但这是原创,是别人没有的东西,我感到很高兴,那种喜悦之情无法名状。
之后,马不停蹄,我又开始了新的征程。1987年,我从景德镇传统青花中找到了不足之处。由于当时是用煤和油烧制瓷器,釉下彩很容易出现料刺、蒙花等现象。为了解决个问题,创造新工艺,接下来的两年里,我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研究与创作上。立模种、倒模具、搅泥浆、注浆、修胚……所有的工序都自己一个人完成。我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和一次一次试验,终于研究出了全新工艺程序的绘制技法和高温颜色釉材料的综合绘制,可以吹好釉后在坯胎上绘制青花,并可使陶瓷颜色釉同青花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创作,打破了数百年来青花艺术瓷在釉下绘制的单一工艺程序的格局。这一革命性的创造,不仅派生出高温黑画料与颜色釉结合的装饰新形式,而且能使许多普通陶瓷颜色釉广泛地用于陶瓷艺术的创作中。我成功地实现了自己在创新方面的第一次突破,这项技术无偿地奉献给了社会,成了公共财富。这项研究”成果”很快被”景德镇许多民营陶瓷企业和个体作坊应用,由此产生的新颖诱人的各种青花颜色釉、黑料颜色综合装饰产品丰富了单调的陶瓷艺术品市场,也唤醒了许多画家对陶瓷艺术的创作欲望。
后来,我在研究高温釉上青花颜色釉综合装饰的同时,又发现了传统刷花艺术具有挖掘和创新的潜力与空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通过不断地试验,我熟练地掌握了刷花制作的工艺技术,而且对新彩颜料的运用、色彩的变化、套色的技巧有了自己的理解,并在传统刷花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现代山水、花鸟刷花的新路。
1998年以后,我主要在陶瓷工艺、材料运用和作品的创新的进行研究,在材质的运用上,创新出了亚光颜色釉山水、花鸟、人物系列作品,在品种创新上发掘出了青花刷花山水、花鸟作品,并成功地研制出高温彩瓷新工艺,极大地提高了釉上彩瓷艺术的科技含量。
我所研究的都是别人没有研究过或没有研究成功的东西,梦想的火花在创新中点燃。因为不断创新,我在民间青花、高温颜色釉综合装饰、亚光颜色釉综合装饰、釉上刷花、青花刷花、现代瓷艺造型设计上取得了一些成就,有70多件作品分别在“全国陶瓷艺术展评比会”、“中国文化周陶瓷艺术作品展”、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暨陶瓷艺术精品大奖赛”、日本“第四次亚洲工艺美术作品展”、日本“恩巴精选景德镇陶瓷艺术作品展”,“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奖赛”等评比中获奖或入选,30多件作品被国内外专业博物馆收藏。我也被同行称为“获奖专业户”。
作为一名陶院人,我用心血浇灌自己的绘画语言,执著追求民族传统绘画固有的艺术和美学品格,一直力争站在时代前列,做陶瓷艺术创作的排头兵。我清楚自己追求的价值,我是开拓者,是永不满足者。创作的路永没有尽头,每个人都在选择适合自己的路,我所选的则是一条无止境的创作之路,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超越自己,在研究中得到升华之路!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锲而不舍。
感恩母校
回想大学时代,它给了我创新的基础、知识和精神。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很好地运用到了我的艺术创作中,同时我也继承了大学时代勤奋学习的精神和坚持到底的意志,在工作废寝忘食地研究,孜孜不倦地求索。记得刚分配到景德镇市陶瓷馆时候,由于在学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陶瓷馆的各项工作都得心应手,在工作中学,在学中工作,一步一步把在学习学到的东西运用到了工作实践中,如鱼得水;那时候我几乎把所有假日和休息时间放在了工作上,日夜深入各创作基地学习、研究。感谢母校,感谢昔日恩师的培养,我实现了儿时的梦想,用热情在艺术海洋中激起了浪花,同时也为母校赢得了荣誉。
如今,母校就要迎来她50岁生日,作为一名陶院人,我内心激动,希望母校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桃李芬芳满天下,衷心祝愿母校越办越好,办出特色。
(宁勤征老师口述余佳保刘妍整理)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