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范仲淹曾夜半苦读寝不解衣 设“义庄”赡养老人

2015-02-05 15:58

卢润祥

华夏收藏网讯 夜读宋人范仲淹《岳阳楼记》,篇中千古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突显了一位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其思想之博大与崇高,考问了历代的人文与良知的缺失,是对享乐主义的空前否定!洞庭湖水天一色,岳阳楼巍然而立,象征着范氏的不朽。以后,我又陆续读了有关范氏一些笔记与传记,想进一步了解其人,从中受到更多的教益。

《宋史》说:他生于苏州吴县,二岁丧父,其人“少有志操”,为人“外刚内和”。他曾寄住庙中读书,由于家贫,一天只能吃二餐,那是凉成块状的粟米粥,一切为四,早晚各二。菜肴仅是切成碎段盐拌韭叶;范氏年谱说他在南京应天府书院读书,寝不解衣,夜半昏倦就用冷水洗脸,苦读竟至如此。某日,范路经一枯庙,便入内长跪祈求神灵保佑自己将来能身为相国或医生,说:“夫不能利泽生民,非大丈夫毕生之志”,又有“不为良相,当为良医”之语(见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一五)。

范仲淹曾总结一生,说自己屡经风波,“惟能忍穷”,为此“虽一毫而不妄取”。《言行拾遗事录》说他在庙中读书时,某晚看到一只白鼠逃进一洞,便掘入,竟发现地下有一瓮白银,便仍把它埋好。后来他做官了,庙里住持要求他拨款修寺,范仲淹告诉他,你庙中地下有宝,请取出白银使用。

范仲淹一生以诚信守身,以此为立身之本。宋人邵伯温《闻见前录》八说:贾黯考中状元回邓州,曾拜见他请教为官之道,范说“惟‘不欺’二字可终身行之”,后贾成为一位敢冒讳直谏之良吏,邵氏叹曰:“呜呼!得文公‘不欺’两字者,足以为一代名臣矣。”

心忧天下,关怀民瘼,而以清贫自律。有某书谓“其妻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范又曾设“义庄”于里中,以赡养那些无依无靠的老人。在他带领下,仅苏州吴县一带,设置“义庄”(像是今天我们的养老院),济贫者即达六十四家之多。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