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御宝轩:万历五彩瓷——清丽明艳 气宇不凡

2015-02-06 15:20

  五彩的历史传承

  五彩瓷器自元代创烧以来,到明清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是明清时期重要的彩瓷品种。五彩瓷器,基本色调以红、黄、绿、蓝、紫等五色彩料为主,按照花纹图案的需要施于瓷器釉上,再二次入炉经过700——800摄氏度的高温二次锫烧而成,其特点是创造了釉下青花与釉上彩料相结合的装饰方法。

  大明五彩是从唐三彩和宋代红绿彩演变过来的。到成化朝,五彩很流行,均与青花结合,以青花勾轮廓线,再在轮廓线内填人釉上颜色。红、黄、绿、紫连青花共五色。但一器物并不一定五色均用,有的只用二、三色。传世的弘治彩瓷中,有以红绿、翠绿、赭色为装饰的五彩松竹梅盘等器物,正德也有釉上五彩器,但比较少见。嘉靖、万历时期的彩瓷,除了白地红彩等单色釉上彩和素三彩外,主要有两类:一是红、绿、黄为主的纯粹釉上五彩(包括各种色地的金彩);二是以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的青花五彩瓷器。成化斗彩的色彩鲜艳,但整个风格是以疏雅取胜。而嘉靖、万历的五彩瓷特别是万历瓷则以图案花纹满密,色彩浓深而得名。它以红、淡绿、深绿、黄、褐、紫及釉下蓝色为主,彩色浓重,尤其突出红色。由于图案花纹几乎布满全器,故而就有浓翠红艳的感觉。万历时期,这种风格发展得更为典型。

  万历五彩以大红大绿,施彩繁缛为基本风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万历五彩特征明显,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鉴别。一,瓷土淘炼不精,因而略显粗糙,胎体厚重,有歪斜和不圆现象,大器多为砂底,修胎不规整,衔接痕明显,盘碗底心下凹。二,釉面不如嘉、隆时期莹润,后期釉面稀薄而显青白色。三,色彩大红大绿,更以红色为重,对比强烈,多用青花作图案的一部分。很多器物采用开光图案和镂空工艺。四,所绘图案线条细腻,繁密过之而气魄不足,青花勾线上所填的彩,常漫出双勾线而命名纹饰显得精率模糊,所画人物上下比例失调。万历时期,五彩瓷器型饱满、挺拔,有很强的装饰性和艺术性,反映了制胚技术的精熟。

  深圳御宝轩展出五彩婴戏纹花口洗和五彩鱼藻纹花口洗

  五彩婴戏纹花口洗(正面)

  五彩婴戏纹花口洗(侧面)

  在我国古代崇尚多子多福。此件五彩婴戏纹花口洗,以“庭园婴戏”为画面主角,孩童们在庭院内的活动写实,如玩耍嬉戏,画面将不同姿态的游戏和动作画面刻画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明代的婴戏纹既丰富又富有特色,不但反应了明代儿童生活的情景,而且画面生动逼真,充满着童真的情趣和吉祥的意蕴。

  此花口洗呈花型,是大明万历年间五彩外销瓷器的典型代表。此瓷绘画工整,以五彩为饰,盘沿上绘锦地绘宝相花朵纹一周,盘心绘庭园婴戏图。五彩纹构图繁密,层次丰富,绘画技法成熟,人物、花草等纹饰组合相得益彰,从此纹盘就足以证实。构图疏密得当,画面中人物所占比例比较大,人物表情刻画人微,所有人物采用纤细而劲挺的线条勾勒,画面场景恰如其分,彩绘技巧十分精湛。整个画面用彩沉稳,彩色丰富而不浮躁,其中黑色深浓如墨,蓝色清亮,红色如枣皮,紫色如葡萄,亮而不浮,黄色老成,几种色彩搭配和谐,十分完美,款识“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横款,充分体现了万历五彩的特征,在传世品中十分罕见。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