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清中晚期古瓷流行寄托款

2015-03-20 13:48

[摘要]:在明清时期的古董瓷器中,有一些不题写本朝年款或堂名款,而题写前朝的年号款识,以表达对前朝曾达到工艺水平的一种崇敬和缅怀,称之为寄托年号款,简称寄托款。根据资深古董鉴藏家郭国英先生介绍,寄托款也称后仿款。

  在明清时期的古董瓷器中,有一些不题写本朝年款或堂名款,而题写前朝的年号款识,以表达对前朝曾达到工艺水平的一种崇敬和缅怀,称之为寄托年号款,简称寄托款。根据资深古董鉴藏家郭国英先生介绍,寄托款也称后仿款。
  寄托款有两种:一种为完全模仿,一般用在仿古瓷上,字体、写法乃至用料完全模仿古代器物,也称后仿款;另一种则为古瓷新款,即后人在未署名古瓷器上题款,书写随意,不拘字体。“清代中晚期时期比较常见的寄托款古瓷,仿成化年款的哥釉瓷为最主流。”资深收藏家郭国英介绍到。他表示,自己主要是玩古董家具为主,但对古陶瓷亦有一定的研究与收藏。在郭国英的古陶瓷鉴藏经验中,他发现清代中晚期时期的哥釉瓷器非常流行写明朝成化年的款识。在郭国英的古陶瓷收藏品之中,有一件大约为清代咸丰年左右的“过墙花”仿成化哥釉青花瓶。根据郭先生的介绍,该瓷瓶的釉色一流,画工也处理得十分精美。他还特意解释了该瓶上的画工为清朝时期典型的花鸟纹,而所画的纹饰独特之处是整体的画工被中间的酱釉分成了两截。郭先生表示,这就是业界所说的“过墙花”纹饰。
  由于清代中晚期所流行的哥釉寄托款瓷器在近几年已经被行家们公认为行货,此类的作品在市场上也偶有仿品。为此,郭先生特别提醒藏友在鉴藏购买的时候一定要谨慎。他表示,仿制品往往是画工比较呆板,釉色及造型等方面都没有古代创作的那种古朴韵味之感。 责任编辑:小萌

来源:中国文物网-收藏-瓷器陶艺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