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快讯】刘俐蕴个展“物”:不忘初心 展现朴素的力量

2015-03-21 18:22

艺术家:刘俐蕴在其作品前 摄影:包萨茹拉

  (雅昌艺术网讯 罗书银)2015年3月21日,刘俐蕴个展“物”在草场地艾米李画廊开幕,此次展览展出了刘俐蕴最新创作的“物”系列作品。在展览开幕的当天上午,画廊还邀请了隋建国、冯博一、俞可、贾方舟、卢缓等嘉宾展开了一场学术研讨会,将刘俐蕴此次个展以及多年的艺术创作铺陈开来。

刘俐蕴个展“物”现场,图为作品“物”系列 玻璃钢 尺寸可变 2015年 摄影:包萨茹拉

  1999年,刘俐蕴去英国留学,记得第一课时,理论老师珍妮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们提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为什么要画画?为什么选择艺术?这个问题一下子困扰住了刘俐蕴。从小跟随曾祖父习字,随父习画,之后顺利进入中央美院附中,及央美国画系的她,从未认真思考过这个看似简单,不值一提的问题。

“我们早已忘了为什么而艺术”——刘俐蕴 摄影:包萨茹拉

  “当然是因为喜欢所以才学画画”——刘俐蕴想给老师的第一回答便是这样。可当她回头一想,哪一位学习艺术的人不是如此?于是她开始思索自己想做艺术的初衷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要做艺术?她知道,对于一位艺术家来说,重要的是你想要表达什么?而当艺术家确定了要表达的内容之后,接下来就该去思考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得益于重视实践和感觉的中国最好的学院里的艺术学习经历,以及在英国重理论与逻辑方法的教育,系统梳理了她的艺术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在毕业时,刘俐蕴完成《轻》系列两组30多件作品,她用很轻的棉花与布的材料重塑了日常生活中的:电视机,房子,小汽车,电脑,书等物,并得到了学校老师及同学们的赞扬和肯定,也因此奠定了她之后艺术创作的方法论。

刘俐蕴个展“物”现场 摄影:包萨茹拉

刘俐蕴个展:“物”系列之22 玻璃钢 直径:167X12CM 2015年 摄影:包萨茹拉

刘俐蕴个展“物”现场,图为作品“物”系列之6(210X220X20CM)、10(45X70X20X2pieces), 玻璃钢 2015年 摄影:包萨茹拉

刘俐蕴个展“物”现场 图为作品“物”系列之5(260X346X20CM)、20(40X43X85CM) 玻璃钢 2015年 摄影:包萨茹拉

  十多年来,这样的方法论一直影响着刘俐蕴的创作,并使她不断地由关注外在转向了关注内在。在此次个展“物”所呈现的系列作品中,很好地表达了刘俐蕴多年来对艺术的认知与实践。她认为,艺术重要的不是它的功能性,而是能够提供给人们不同的或多样的观看世界,认知事物的方式,并由此生发出的灵感。就像展览主题“物”所表达的一样——“物”被翻译成“Contain”,而不是“Material”或者“Object”,后两者都会带给人某种特定的指向,而只有“Contain”是包容与包含的,虽然“物”系列作品所表现的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之物:如窗帘、浴袍、被子、枕头等,可是艺术家却并不是带有某种指向地去创作这些作品,而是希望它们是贴近每个人的生活,可以去思索自我本源和自然万物的感应联系的某种媒介。

刘俐蕴个展“物”现场,左至右分别为:中华艺术宫副馆长李磊;中华艺术宫学术主任卢缓;艺术家刘俐蕴 摄影:包萨茹拉

  刘俐蕴的好友,中华艺术宫学术主任卢缓说:“曾经,她用轻的材料表达了房子、小汽车、电脑等‘重’物;而如今,她又用玻璃钢这些重的材料表达了软软的被子、枕头等‘轻’物,我认识的她在对待艺术时从未忘记的便是那一颗初心”。

图为作品“物”系列之35 170X45X30CM 玻璃钢 2015年 摄影:包萨茹拉

图为作品“物”系列之1 117X71X6CM 玻璃钢 2015年 摄影:包萨茹拉

  在策展人冯博一看来,刘俐蕴这种发自本源,带有东方精神的创作方式正是她艺术创作的独特之处,他与艺术家相识已久,他说:“我认识的刘俐蕴不喜欢浮躁,她会用心去感受身边的事物,也因此,她常常能做出令人感动的作品,就像此次展览的中的‘物’,如此简单,但却充满了力量”。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罗书银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