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3-22 00:00
■ 点击上方“拾文化”,与我们一同重拾文化信仰
隐于林而不被发觉为小隐,隐于市而不被发觉为中隐,隐于朝廷之上而不被发觉为大隐。
世俗之人眼光中的大隐,即道功修为高深、神通广大者,身居朝廷之上,声名显赫,富贵堂皇才为大隐,实乃后天意识矣。
这句话自古流传很广,有很多版本,如:“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小隐在山林,大隐于市朝。”等,说的都是一个意思: 希望依赖周围的环境忘却世事,沉湎于桃源世外,是指小隐 。隐匿于市井之中,是指中隐 。而隐身于朝野之中,处于喧嚣的时政,却能大智若愚、淡然处之者,才是真正的隐者。
其实,那些所谓的隐士看破红尘隐居于山林只是形式上的“隐”而已,闲逸潇洒的生活不一定要到林泉野径去才能体会得到,更高层次的隐逸生活是都市繁华之中的心灵净土。若真正达到物我两忘的心境,反而能在最世俗的市朝中排除嘈杂的干扰,自得其乐,因此,隐居于市朝才是心灵上真正的升华所在。
《中隐》
白居易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
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
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
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
中国人喜欢讲究个中庸,于是最多的人还是选择了韬光养晦于闹市,所以青史上的英雄多半出自屠狗卖鞋之辈。只不过问题在于,并非所有市井小民都有资格成为小说中那种隐藏的高手人物。
其实,隐者本无大小之分,退而隐,原本已然抛弃了红尘俗事,哪管的旁人指指点点?又怎会在意是大隐还是小隐?这和禅宗的佛理有异曲同工之妙,看中的是内心清静的本质,而不是出家在家的形式 。
▍拾文化采编
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请发送至邮箱:laigao@10wenhua.cn
来源:拾文化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