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3-23 00:00
3月23日,华赛的评选工作进行到第三天,经过前两天的初选,从今日起,评委会开始进入各个组别的金、银、铜奖评选环节。
相比初审过程,该环节的争论升级到一个新高度,评委们为了心中的优秀作品据理力争,各种各样的看法和声音在会议室里不断碰撞和摩擦,也不断激发出新的观点。
截至发稿,日常生活类、战争灾难类单幅和组照类奖项已全部评出。虽然现在暂时无法公布这些优胜作品的名称,但是本刊记者对本场的争论点进行了记录与采访,在此与读者分享。
日常生活类作品是整个华赛8个大类中,影像最丰富,题材涵盖范围最广,也是历届作品整体质量较高的一组。
在单幅作品的评选中,评委们对画面的细节更为关注。某张综合素质良好的照片中,却出现了一个小小的让评委觉得比较“刻意”的光源,由此引发评委们对这一作品的讨论,有些评委认为摄影师是为了拍摄效果而刻意进行过布景(虽然也有可能只是当事人夹着一个手电筒,但评委们无从确认)。这也给想要参赛的摄影师提个醒,在这新闻摄影的比赛中,每一个细节都需要是足够真实可信的。
而在组照的评选中,评委们无疑更重视故事的讲述与编排。在同样质量的作品中,评委还会考虑这组作品的内涵是否足够引人深思。
一组报道匈牙利贫穷村庄的作品,从单张画面来看缺乏视觉冲击力,但这组作品反映了一个容易被人忽略却深刻的问题,即欧洲社会的断裂,匈牙利这个国家在西方所扮演的角色和身处的困境,一些评委认为,这种题材的摄影作品想讨论的问题并不像一些反映战乱和贫穷主题的组照一样流于表面。
同时,类别内一组温馨的家庭组照也引起评委的争议。有评委认为,该作品可能是摄影师在媒体委托下所拍摄,也有可能在拍摄前就被编辑定好了拍摄基调。
但华赛主席黄文明确表示,摄影师拍摄照片的初衷并不会影响评选。摄影师如何去拍摄,用什么手法去展示,讲故事的能力,才是华赛评选考虑的问题。
一直以来,在日常生活类新闻组别中,不乏贫穷、悲惨等反映现实黑暗面的主题作品。我们承认,这些反映现实生活的新闻摄影是必须存在的。
而当评委看到一些轻松的影像后,也表示说:“我们愿意在日常生活类别里看到一个很可爱的故事,这是生活中积极的东西。有些影像毋庸置疑是有社会意义的,但有些影像是触及心灵的,它会引起你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这样的照片仍然是优秀的照片。”
不得不承认,影像有好坏,而主题的高下之分却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严重。
(朱一南、赵姝婷/ 采访;张豪夫/ 摄影)
来源:摄影世界资讯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