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闲话仇官有

  当我们评述当代任何一位书家的时候,首先要解决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入展和获奖能否完全反映一个人的书法水平;二是书法作品价位的高低能否真实代表书家的艺术品位。回答应该是否定的。因为两者都只是书法的外象,而不是艺术的本质。对于仇官有书法的论述,更应该抛弃这些众多的外象,而回到他的艺术作品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对他的书法有一个公正和完整的评价。

  我认识仇官有是从与贾起家兄的谈论开始的。大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与起家兄相识,后成莫逆之交。那时,每次与起家兄聊天,他都提到仇官有,说在书法方面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年轻人,学米芾,比较精致,也有气息。这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其实,我那时三十岁左右,也是个懵懂的青年人,只是喜欢学习罢了,常常得到前辈们的关爱,似乎自己也老成了许多,实际上并不尽然。虽然如此,但对官有还是关注了许多。在我关注官有最初的哪个时期,运城地区的书法水平在全国地、市一级是相当有名的,稍长者应该是以贾起家为代表,年龄再小一点的便是以仇官有为代表。后来,起家寓居京华,官有毋庸置疑的成为了运城书界的领军人物。

  历来书法能成大家者,必有深厚的功底、出众的才华,渊博的学识,以及高尚的品格。尤其前二者是基础,无此,难称得上入流。官有在米字上下过极大的工夫,我曾见其所书六尺条幅,长篇宋词,有《蜀素》之遒、《苕溪》之韵,劲健中不失清雅,灵动中蕴涵风骨。当代习米字者,不乏名家,如曹宝麟、周慧珺、孙晓云、田树苌等。米芾自称“刷”字,贵在沉着痛快。,然细观其字,儒雅可见。其所谓“小字展令大,大字促令小”,小字如黄豆,大字如核桃,与今所言决不相同。当今以米书风格而名家者,皆以多字取胜。字若如拳头般大,必与它书相参,浑然一体,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综观官有近年之书作,风格突变,追求古拙,结体肆恣,意在变法,实际上已看到一家之局限。其目的不外乎是为了拓展书路,寻求更好的发展。

  官有自1991年参加书展,至今已二十余年。多年来屡屡获奖,众人羡之、捧之,几成坊间俚语。更有浅薄者,借事说事,名为捧人,实乃扬己。这是官有君应当特别注意的。

  我对官有书法的好评,不是因为他的多次获奖,而是他的作品已慢慢离开了那种辛苦和执着,逐渐走向了艺术的自由王国。

2006年2月27日

(此短文乃应仇官有先生之邀而写)

作者:姚国瑾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