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梅花与中国画的情结渊源

2015-03-23 10:03

2015-03-23 10:03:11来源:美术报作者:张建新

张建新 题新梅 69×138cm
张建新 题新梅 69×138cm

中国画,是我国古老传统的绘画形式。据大量考古和史料记载,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如春秋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御龙图》帛画,就已显现中国画的雏型。中国画在长期的发展、衍变中逐渐成熟、定型,成为具有鲜明特征的绘画艺术形式。在题材方面也有了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的分类分科。

关于花鸟画,唐代以前文献记载甚少,画史画论中开始使用“花鸟”一词是在唐代。同时期,出现了大量精于此道的画家和绘画。因此,中国绘画史将花鸟画独立成科的时间定在唐代,而唐代花鸟画对宋代以后的花鸟画影响深远。由于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显示了这一历史时期中华文化的开放自信、兼容并蓄的特点。

宋代的花鸟画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得到了重大发展。这一时期花鸟画,不仅题材广泛,如花卉、翎毛、蔬果、草虫、畜兽等皆入画图,且注重表现时代精神和关照审美的多元化。在技法上,呈现出了多样性的特点。即:根据描写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为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又以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异,分为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白描与没骨花鸟画。这一时期是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盛世,这一时期的花鸟画中,涌现出了一批擅画梅花的大家。如:高僧华光寺长老仲仁、赵诘、杨无咎、马远、赵孟坚等,众多水墨梅花作品,如雨后春笋,形成星火燎原之势,迎来梅花绘画一个又一个艺术高峰。

中华民族与梅花有着特殊的情结和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在许多文人志士和专家、学者、广大民众的心中,梅花是中华民族、中国精神的象征。因为中国是梅花的故乡(原产地),因而有着天然的民族本土文化的情结。自古以来爱梅、喜梅成为一种文化传统。

《诗经》中称梅花为“嘉卉”,著名宋代诗人范成大称梅花为“天下之尤物”,古往今来颂扬梅花者不胜枚举。梅花被视为“五福吉祥之花”、“迎喜报春之花”;称誉其为清雅俊逸、高标不俗、凌寒留香的翩翩君子。梅花,最早纳入中国画这一传统绘画题材的“主菜单”是自然天成的事。

作为三大国粹之一的中国画(即京剧、中国画、中医),其表现形式符合东方的审美标准。如中国画的书写性与中国书法一脉相承,走笔用墨具有广泛的赏读性;中国画画面上的题款,使画面文图并茂相得益彰;还有中国写意画追求的意向神韵等,恰如其分地照应到民族传统的审美习惯和特点。于是,中国画便必然成为表现梅花多样性主题的最佳绘画形式。

中华民族是一个经验型的民族,我们的思维也同样是个经验型的思维。中国绘画长期发展的印痕,与梅花文化形成发展的特征,同根同源,相通相融,有着高度自然的契合点。

用中国画画梅花,不仅可以艺术地表现梅花的风采特征,而且更能表现梅花文化和梅花精神的内涵。以梅花作为中国画创作的题材,同样可以彰显中国画逸趣神韵的无穷魅力!

来源:99艺术收藏-收藏指南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