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四川博物院院藏明清书画精品展亮相杭州

2015-03-23 14:25

  3月12日至4月12日,由浙江美术馆、四川博物院主办的“神韵明清——四川博物院院藏明清书画精品展”亮相杭州。

  本次展览以明末清初文人书画家为主体,上衍明嘉靖时期书画藏家孙克弘,下至清光绪年间翰林院修撰夏同龢,横跨300多年的历史。其中不乏精品之作,诸如浙派武林蓝瑛仿吴镇山水,骨法刚劲;陈老莲造右军典故,造型夸张、笔调静穆;收藏巨子兼书画家项圣谟,绘桐荫高士,观鹤鸣天;弘仁、髡残、八大山人、石涛诸家隐逸高格的作品;王翬、王原祁、恽寿平的精品力作;巴蜀画家龚晴皋的山水册页;其中与杭州相关的乾隆间吴门画家郁希范的《西湖胜景图册》为展览作品的一大亮点。书法作品则有“清四家”刘墉、粱同书娴静平和、温文尔雅的行书;碑学巨擘邓石如的隶书;何绍基宽博疏阔的行书;以及王澍、张之万、郭尚先、吴大徵等名臣的书法。

  明清书画在中国书画发展史上占据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流派纷呈,名家辈出,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总体而言承续了唐宋元的风格体貌,摹古与开拓并驱,以地理区域划分,形成了多个绘画流派。可以说,明清两代画家群体的数量大大超过宋元,纵观明清绘画史的跌宕起伏,主要的线索是宫廷势力与文人集团的“画权”之争,各派系互为交织渗透,谱写了古代书画史上传统艺术的璀璨光泽,同时也被视为开拓近现代书画艺术格局的基石。

  四川与浙江,都有着悠久的书画历史。四川书画之盛概始于唐代,中原各地翰墨高手先后入蜀,至五代间,后蜀设翰林图画院,形成绘画风气。浙江是书画重镇,自吴越国开始,社会安定,文化繁荣,出现了顾况、黄筌、贯休等绘画大师。明清之际更是形成“浙派” ,以戴进为首的浙籍画家,以蓝瑛为首的武林画派群体,书写了中国绘画史上的壮丽篇章。凡此种种,都对后世书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次展览对于弘扬明清书画精神、挖掘区域绘画互动的历史、促进区域书画的文化交流有着重要意义,对促进书画艺术的繁荣也不无借鉴意义。

  图注:右军拢鹅图陈洪绶明

  图述晋代书圣王羲之爱鹅的故事。典出《晋书·王羲之列传》,讲的是山阴一道士以群鹅换王羲之所书《道德经》,羲之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画中王羲之头戴巾帻,宽衣大袖,手持一方扇,足踏朱丝履,神情雍容若定,施施而行;一长者手提鹅笼及藤杖应随其后。主仆二人形态各异,造型古雅,笔调从容静穆,依高古游丝描,松紧疏密着意相施,亦方亦圆,全由汉唐风韵出之。题款“溪亭洪绶画于眉仙书屋”,下钤白文印“章侯氏”一枚,左下方有“叶名澧印”“敦夙好斋”“大风堂珍玩”等三枚收藏印。

  图注:幽溪垂钓图轴石涛清

  图系石涛于康熙甲子(一六八四年)赠赵阆仙之作。绘有高山、房舍,山石奇幽,全景宏阔。画中一老翁独舟垂钓,侧面示人。用笔灵活,挥洒自如,构图精巧。裱边四周有李一氓所书考证。题:“极目皆雨,中林正晴,一木一石,迥殊恒境。此中容谁着笔?昔灵岩洞庭间,费却石田几鞆屐,始能悟淋漓怀想,倾以示人,其视辋川庄上,见地又自不侔矣。时甲子三月访学使者赵阆仙写于容城官署,清湘石涛”。下押“清湘老人”朱文椭圆印、“龙眠济”白文印各一枚。

来源:凤凰艺术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