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3-23 15:29
展览时间:
2015-03-17~2015-06-06
展览城市:
台湾
展览地址:
高雄市立美术馆
展览介绍:
“2015高雄奖”共有625人参赛,选出高雄奖5名、优选8名、观察员奖3名以及入选22名。在财团法人何创时书法艺术文教基金会赞助下,由今(2015)年起,每年增设“何创时书法篆刻类特别奖”乙名,奖金10万元。预计3月21日(星期六)下午4时整办理颁奖典礼。3月17日至6月6日止于本馆4楼展览室展出。
“2015高雄奖”在各界热烈期待下,具代表年度艺术命题的作品已出炉!充满真诚与环境关怀的创作主题,显现“2015高雄奖”这群新秀艺术家们透过作品与社会所产生的深刻连结,他们也在传统媒材中找出当代艺术的表现性,赋予媒材不同以往的面貌,使今年获奖作品更令人期待。其中“高雄奖”、“观察员奖”以及“何创时书法篆刻类特别奖”得奖者年龄分布从23岁至41岁,创作媒材涵盖雕塑、复合媒材、新媒体New Media、书法、篆刻、油画以及水墨胶彩,相当多元。
荣获“高雄奖”五名创作者是廖昭豪、罗懿君、张湛、齐简与张纹瑄。廖昭豪作品探讨台湾土石流议题,巧妙运用薄、软、脆弱的纸浆,做出极具重量感的植生护坡、挡土墙以及消波块,材质与造形之间的强烈反差,反映台湾水土保持工程的薄弱,让作品视觉张力更强大。罗懿君以台湾盛产的香蕉,在风干整平后仿照一张香蕉市场交易的历史照片,拼贴串连出在地生产到全球化经济的议题,作品的线性组合,透过光影虚实之间,创造了时空穿越与距离的视觉感受。张湛,看似赞美环境,实则讽刺!台湾随处可见的变电箱上彩绘自然风景,配上街道中必有的黄、黑两色警示线条的混凝安全岛,再加上住家民众刻意美化所安置的盆栽,呈现的荒谬性,揭露台湾缺乏环境美学的问题,也是一件表达环境议题的作品。齐简将绘画语意经过转化,以学院派研究形式表现绘画概念,剧场性格浓厚,让观者很容易随着作者所编导的视觉情境进入图像之中。张纹瑄的作品透过年轻世代的眼光观看生活,运用文字、口述、影像以及异常环境的混搭,呈现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场景,加上语言落差的趣味性,幽默带出对台湾社会荒谬感的嘲讽。
三名“观察员奖”得奖者有蔡旻芸、黄法诚和柏巧玲。蔡旻芸的“分隔”以三合院表现人与人之间,看似紧密又疏离的关系,观察员王咏琳评论:“透过水墨的笔法革新与表现,蔡旻芸汲取固有的古老精神,另外一方面,又绘入了台湾在地艺术发展以来强调的地理人文现象与处世生存观”。黄法诚的“大空降6789”将台湾土石流问题模拟转化成水墨山水画,并以群体跳水的意象反映人类面对环境变迁所呈现的姿态。柏巧玲“化泥成灰”作品取蒋勋诗〈许愿〉及陆游词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合为“化尘”、“成泥”两面印,意境空远。
“2015高雄奖”奖项中首届“何创时书法篆刻类特别奖”得主江柏萱作品,高美馆特别邀请大力促成奖项赞助的“高雄奖”筹备委员,专业书法家陈宏勉先生撰写评论:“三件作品皆以极大化的少字书来表现,皆以其句意做图象性的表现,寻出文字体势而做解构,依其文字意涵做个人性的组合,形成不同氛围的结体呈现。”
今年“高雄奖”征件,延续上届网络报名送件形式,并依媒材属性分为8大类,提供艺术创作者对于自身作品本质及材质概念的思考空间。此次参赛者范围囊括国内外艺术相关系所大学生、研究生、专业创作者以至社会人士,竞争活跃;评审方面,由45名专业评审与观察委员反覆辩证及讨论下,以初审分类、复审不分类两阶段评审的特殊方式,维护了各类传统及创新媒材作品于本奖项的平衡,同时也保证了参赛的公正性。此外,连续两年比较式微的东方媒材,我们一直很积极的回应、调整办法或是说去争取外部的资源来挹注,今年开始看到开花结果,在财团法人何创时书法艺术文教基金会的支持赞助下,于2015年增设“何创时书法篆刻类特别奖”乙名,奖金10万元,以鼓励传统书法篆刻创作艺术的延续及发展,也让逐渐式微的东方媒材重新被重视。
为鼓励创作,在极力争取下,“高雄奖”总奖金已提升至250万,“高雄奖”奖金每名40万元,高额的奖金,期许更多对艺术坚持的艺术创作者来角逐“高雄奖”殊荣。特别感谢财团法人何创时书法艺术文教基金会挹注奖金,鼓励书法篆刻创作艺术者送件参赛,与高美馆共同推动当代多元之书艺风貌,参赛者从就学于国内外艺术领域大学生、研究生、专业创作者至社会人士等竞争状况激烈,共同角逐,使“高雄奖”成为全台湾艺术界的盛事。这些得奖作品即将于3月17日至6月6日期间于高雄市立美术馆401~403展览室、多目的室展出,展览内容精彩可期。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