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中国古代邪学派画家的画 到底邪在哪

2016-08-30 09:27

  上一期谈到,以拾得和尚作画的明代画家张路被归类为“邪学派”画家。“邪学”究竟何指?“邪学派”又有何人?

  画史中,并无“邪学派”这样一个绘画门派。张路等人之所以被视作“邪学派”画家,乃是出于后世画论者对其画风的评价。

  明代学者高濂在《遵生八笺》中对明代画家予以品评,其中写道:“若郑颠仙(郑文林)、张复阳、钟钦礼、蒋三松(蒋嵩)、张平山(张路)、汪海云(汪肇),皆画家邪学,徒逞狂态者也,俱无足取。”

  高濂对诸人的评价得到了其他论者的认同。明代着名收藏家、鉴赏家项元汴的《蕉窗九录》中有同样的记载。作为当时极具盛名的书画收藏鉴赏家,项元汴的点评无疑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明代另一学者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也对上述诸人作品嗤之以鼻,讥讽诸人的画作“辱吾之几榻也”。

  那么,在明人眼中,何以称作“邪学”呢?高濂的品评已经给出答案——“徒逞狂态”。在鉴赏家看来,诸人画作一味追求恣肆、狂放,而流于草率。《无声诗史》为张路作传,认为其作画多“草草而就”;《明画录》称钟钦礼“纵笔粗豪,多乏气韵”;称蒋嵩“行笔粗莽,多逾矩度”。

  右图为郑文林《柳荫人物图》,该图以泼墨侧锋,拖泥带水,尽情挥写乱石老柳;以细碎之笔,密点柳叶,疾写杂草。画中人物偏头斜目,举止怪诞,神情诙谐,颠狂之气,跃然画外。

  人物形象扭曲歪邪,山水草木行笔粗莽,郑文林的画作“狂态”毕现,被斥为“邪学”也就不足为奇了。

  事实上,虽然历史上并无邪学一派,但张路、郑文林等人被视为“画家邪学”,却意味着一个实实在在的画派的衰落。究竟此派为何?且看下回分解。

来源:99艺术收藏-收藏指南 作者:朱林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