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杜永涛——2020年当代中国书画百杰

摘要:在这个时代,涌现了许许多多富有时代气息、个人风格鲜明的艺术家。他们以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不断努力,不断创新,通览古今,融贯中西,使中国书画艺术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将中国艺术逐步推向世界艺术之顶峰。为积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发掘展示当代艺术家风采及优秀作品,推选《2020当代中国书画百杰》,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面向全国及大众展示这个时代杰出艺术家。

杜永涛,西安市鄠邑区(画乡户县)李伯村人,兰州十中高级教师,兰州市优秀教师,从教40年。号画乡人,三余堂主,半亩园主。现为甘肃省美协、书协双会员,兰州市政协书画院特聘画家 。书画印皆通,工花鸟,以"寿桃"闻名于甘肃兰州画坛。

趣在法度之外,技在法度之内


画家杜永涛老师,实属慕其名而访其人。他那沉稳、直率、旷达、自信的性格和言表,给我的印象颇为深刻,使我对他的国画艺术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曾书临百帖,为友人题匾多幅; 印追秦汉,刻印过百 ,自用印100余枚为友人刻印几十枚;画学百家,画桃数千幅 ,是以 “寿桃”等花鸟画闻名西北的业余书画篆刻家。

1958年生于陕西西安市雩阝邑区(画乡户县)古长乐乡的杜永涛老师,号画乡人,三余堂主,自幼受惠于故乡崇书尚画的灵秀之气,淳朴民风的滋养,内颖外发,与国画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将儿时的憧憬寄托在砚池之间,无论生活多苦、环境多差,都坚持习画不辍。

杜永涛老师书画印皆工,集多种艺术成就于一身,可谓才华逸群,令人啧啧称奇。其书法的刚柔奇峭、浑厚苍茫,国画的清新自然、典雅明快,篆刻的沉郁生辣、厚重华滋,就显示出他丰富的文人情怀,他不懈追求传统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精神,在多年的创作探索实践中他体悟到,生活是绘画艺术的创作源泉,艺术家的传世之作无不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都是发自内心对大自然深切的感悟。

宋代郭若虚说:“发之于情思,契之于绢楮”。杜永涛老师很重视中国画传统之学,在潜心学习历代大家的基础上,熔古铸今、推陈出新,学古又不囿于古。杜永涛老师远师任伯年、吴昌硕,近习王雪涛之笔墨,将自己画案上摆放的文房用具及物件,做为入画的素材全部展现画面中,别有一番情趣,读之,心旷神怡。赏之,赏心悦目。掛之,文雅花香。观赏他的作品,其清新质朴的格调,写实而又意足的抒情画风,令人沉漫在空灵宁静超凡脱俗之中。

“寿桃”原指神话中可使人延年益寿的桃子。汉代东方朔《神异经》记:“东北有树焉,高五十丈,其叶长八尺,方四五尺,名曰桃。其子径三尺二寸,小狭核,食之令人知寿。”后来人们以鲜桃、面制桃或画的桃子祝寿,亦称为“寿桃”。

杜永涛老师画桃,吸取了民间的审美情趣。同时融进了文人画家的笔意,善用西洋红,加以发挥创造。他借东方朔食仙桃而长生不老的典故,来祝愿人们长寿美好的愿望。

趣在法度之外,技在法度之内,力求刻画寿桃赋予的生命和活力,寓于耐人寻味的意境。中国古典他将艺术的审美化作对生命的礼赞,正是拟人化了的自我,是杜永涛老师在书艺探索的人生道路上跋涉过后的顿悟。

正是因为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怀,杜永涛老师对自然、社会和生命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悟,往往能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平凡见神奇,使之具有一对摄取美的眼睛、一方感受美的心灵、一双描写美的巧手,从而用积极向上的精神感染他。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愿杜永涛老师的艺术追求之旅畅通无阻,仰其传统基础和融会能力,更倾慕其不浮不躁、素心若雪的品格,也更期待他的辉煌。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