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收藏、欣赏与品鉴的活动是一种关涉理想、价值、情感、身份、趣味的生活方式。艺术品的收藏家们通常具备深厚的中国文化知识,通过对艺术品的收藏以满足自己的审美爱好和娱乐,主要集中在少数专家学者型的特定群体当中。收藏家们通常不会将自己的藏品用于出售和拍卖,而是通过收藏的过程,学习、交流并了解社会。随着艺术品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购买艺术品的群体和目的都在发生着变化。艺术品的投资属性在市场上不断被强化,而艺术品的收藏属性则日益边缘化。艺术投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购买艺术品、经营艺术商业等交易行为带来经济收入,是经济和文化上的双重行为。
2009年以后货币超发,大量资金推动了市场的投机性,艺术品资产化趋势凸显。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传统社会资产迅猛缩水,这使更多的人越来越关注艺术品在增值保值方面的作用。中国艺术品的创新包括文交所、基金、信托等产品,远远超过了国外,大量资金的介入,改变了中国艺术品以研究、鉴赏、交流、展示为主要宗旨的传统市场结构,艺术品出现资产化趋势,市场中艺术品的精神价值逐渐被淡化,保值增值的投资价值则越来越突出。
究竟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对待艺术品投资呢?艺术品投资是否真能获得高昂的货币收益?风险几何?与其他投资渠道相比,艺术品投资又有哪些独特之处?这一切只有在对艺术品投资的特性进行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看待艺术品投资。艺术品投资的价值源于艺术品的多重属性,即物质属性、精神属性与金融属性。艺术品的物质属性是指艺术品的存在形式,它以物理空间和时间的占有为表现形态,任何一种艺术品的构成首先是物质的,艺术品的物质属性或物质形式,是艺术品进入市场交换的依凭。
艺术品还具有精神属性。艺术在本质上属于意识形态范畴,艺术是人类认识和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它潜移默化地作用于人们心灵的审美功用,给予人们独特的精神愉悦,这不是物质的方式可以代替的。艺术品具有审美属性和精神价值,是一种精神产品。此外,艺术品还被看作是一种资产类别,具有金融属性。艺术品具有保值增值功能,投资不仅可以获得组合回报,还可以降低风险。在全球艺术品市场上,艺术品投资作为一种新的财务组合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艺术品有较高异质性,其价值难以度量,专业门槛高。艺术品往往是具有高度异质性的产品。首先艺术品种类繁多。字画,珠宝,油品,古董等都属于艺术品范畴。同一种类艺术品内部又存在着不同风格的区分。
投资艺术品的资金门槛较高。在一定程度上而言,艺术品是一种奢侈品,投资资金门槛较高,是一个“利基”市场。古今中外,艺术品消费都是有钱有闲、有文化者的专利,距离普通百姓十分遥远。当前,欣逢盛世,中国高净值群体不断增长,有钱有闲、有文化的人越来越多,国际拍卖场也常见中国富豪的身影。然而,由于艺术品的高价,进行艺术品投资的资金投入较大,普通投资者通常难以承担。因此艺术品往往被形容是富人的游戏,尤其是在国内市场上,拥有较高身家的高净值人群是艺术品投资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专家指出,一幅作品的拍卖,动辄数十万,甚至百万千万的天价,实质是将一个世界市场变成一小撮人操纵的游戏,不仅拒大多数艺术爱好者于门外,甚至连收藏家也难以问津。近年来层出不穷的艺术品金融化产品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一局面,但艺术品投资的资金门槛依然不可避免。艺术品投资流动性差,交易范围狭小,交易频率较低,交易门槛较高。当前大部分投资者将购买艺术品作为一种投资或是投机,买进艺术品是为了高价卖出获得超额收益。
然而艺术品的升值周期较长,一般为1~3年,同一艺术品一般不会进行频繁的交易。与股市不同,艺术品市场缺乏成熟的公开交易平台,艺术品买卖存在一定障碍。与股票和债券的高频率交易相比,艺术品交易频率很低,交易的次数也十分有限。股票除节假日外,其他时间都能交易,而艺术品交易只能通过拍卖会、画廊、艺博会等一些特殊渠道。此外,艺术品的圈子很小,当一部分收藏者或投资者购买艺术品是为了保值增值,然而许多收藏者或投资者想抛售自己收藏的艺术品一般很难如愿,经常会出现高价进、低价出的情况。
艺术品市场是一个信息极为不对称的市场,艺术品的欣赏与鉴别、艺术品品质的判断,都需要很高的专业水准,买卖双方在很多场合都无法完全准确、充分地了解对方以及艺术品的信息,艺术品市场比其他的产品市场存在更为严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由于艺术品的异质性特征和品质的难以认定,艺术品价格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要参数。
艺术品投资的回报层出不穷,高价拍品使得艺术品成为人们追捧的投资方式。艺术品比炒房赚钱,比黄金抗通胀,从梅摩西艺术品指数中发现,艺术品的收益率优于国债。在考虑到艺术品投资较高的交易成本之后,此外,艺术品投资收益还具有非线性的特征,即越高端的艺术品回报越高。这就是艺术品投资的杰作效应。通过将数据按大师及其他进行分类,发现大师的作品通常会有较好的成绩。同时,高端画作比便宜的作品回报更高,且通常没有伴随着高风险。
对于世界顶级富豪而言,艺术品是避险投资选择池中更优雅的选择之一:有实物、能运输,可抵御通胀和传统市场的动荡风险。实际上,艺术品投资本身的风险并不小。2013德勤艺术品与金融报告指出,尽管在过去的十年,梅摩指数的绝对风险小于标普指数,但艺术品本身价值判定的模糊性与复杂性、艺术家自身行为的不确定性以及道德风险、艺术品交易中介的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艺术品消费和投资者的非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都将引发艺术品投资的风险。
然而,由于艺术品和传统金融产品之间较低的相关性,艺术品投资作为资产配置的设置越来越深入人心,逐渐为财富阶层所接受。较之前五年、十年的艺术品市场状况,艺术品的收藏和投资行为日益由财富阶层的个人爱好逐渐转化为一种企业的投资行为。很明显,艺术品作为财富人群资产配置的选择之一,属性特别,与股市及其他金融商品有反向互补的一些特性,市场分散且间隔明显,是有效的风险结构性金融产品。因此,将艺术品纳入财富人士的资产配置组合,能够达到分散风险,实现投资多样化,提高资产配置收益的理想诉求。
艺术品收藏与投资的结合:艺术品市场的参与者都有自身的动机。投资者应该认识到艺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不仅是一种金融资产类别,它具有保值增值功能,更具有审美属性和精神价值,是一种精神产品。作为资产和精神消费品的双重属性是艺术品区别于其他金融资产的重要特征。艺术品提供的是美学的愉悦和拥有者社会地位的美誉,某种程度上来说艺术品是一个奢侈品,它带来的愉悦来自财富象征所附加的快乐,很难评估其价值。艺术品消费还具有“凡勃伦效应”,即炫耀式消费带来的强烈的心理满足感。
艺术品投资的收益应该从财务回报和精神回报两方面综合衡量。若是忽略艺术品精神价值,只追求物质收益的角度难以实现艺术品投资的成功。当前人们购买艺术品,主要都是奔着投资去的。艺术品具有投资功用本无可厚非. 投资艺术品只为货币回报,那么,在他人购买艺术品时,就不得不认真考虑价格因素,以便能在日后顺利转让,获得令人满意的物质利益。因此,投资艺术品应懂得艺术品精神属性的重要性,抱着收藏的心态来进行艺术品投资,在货币收益之外,更陶冶情操,愉悦心身,将其看作是自己精神升华的生活方式,才能在这雅与俗中真正受益。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