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当代书法家梁世刚書法作品及释文欣賞
梁书四品
贺欣
初次看到梁世刚书法(以下简称梁书),是在庆城大夫第的“文墨及第”书房。谈话间眼前一亮,一抬头看到中堂墨字飞舞,宛如一股清流自在散漫。再往仔细里看,字里行间有山川河流适意无为,却蕴藏飞云破空之势,总之来说很形而上。看到署名“世刚”,因好奇我询问这位书法家的来历,猜测书者会是一位鹤发银须、骨骼清奇之人,后来看到他本人:发如墨,面色红润,低调儒雅。与想象如此反差,我甚是诧异。
从我第一次看到梁书时,我觉得好,但是我说不上什么缘由。但是在之后与之不多的几次交流中,我大概能明白其书法之“道”,一般来说,诗词和书法,势必是为公务之职之外的内心坚守和动力之源。但我发现梁已将诗词书法的理念和追求实践到日常做事上,这是最让人叹服的地方。
——周祖遗陵——
帝业开基八百秋,遗陵荒草晚烟稠,莫言征伐成王室,自是耕耘起禹畴。
泽被豳宁春雨熟,神归环庆暮云收,行人过此应相问,黄壌千年尚属周。
——孔圣新宫——
礼乐陵夷二十年,杏坛湮没草芊芊,五星奎聚开文运,百堵落成仰圣贤。
昼静冕旒帘里见,夜深弦诵月中传,盛时欣见兴文教,尽使闾阎性乐天。
诗书从来不分家。所谓梁书四品,是通过视觉观感,体察其书写的形式语言,取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以下简称《诗品》)其中四品,以品评诗歌的方式接近其书法艺术世界。这里,我取各诗品中的其中一句,达成总体上对梁书的认知,即:
矫矫不群,飘逸品。
与古为新,纤秾品。
翠绕羊肠,委曲品。
走云连风,劲健品。
“飘逸”,是梁书的第一观感。《诗品》原文为“落落欲往,矫矫不群。缑山之鹤,华顶之云。”这四句论述的原意是诗人和诗歌境界的关系,这里引申为书法家与书法作品的关系。矫矫不群,就是和周围不一样。缑山顶上的鹤,华山顶上的云,内心有了独孤和高逸的追求,字才会写成那个样子吧?这也可能是我初次印象其书法“形而上”的原因所在。
再说“纤秾”。较之抽象的“飘逸”,纤秾强调具象之“物”的细节美。“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流水的波纹光彩照人,草木生发出勃勃生机,大自然的声色光影丰富多彩,眼前景象色泽柔和,这就是纤秾的诗境向物境的转换,也就是诗品引申为书品。
——狄公古庙——
遗祠千载倚山头,曾谓当时社稷忧,碧草黄花空寂寂,白云流水自悠悠。
诚回女祸忠犹在,惠及宁民泽尚流,贱子幸来追旧迹,不胜思泪洒青秋。
——范公旧宅——
宋室南迁将业殚,独留空宅后人看,义尊中国精灵在,气逼西戎心胆寒。
世变故山烟漠漠,夜深旧垒月团团,人生今古能如此,景慕如何发浩叹。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创作源于生活,对景象观察认识的越深入,其创作就越有生命力。以含蓄不尽之意,就不会拟古,从而创作出新颖独到的作品。
第三品,“委曲”。《诗品》原文“登彼太行,翠绕羊肠”,如果牵强于字面理解,“翠绕羊肠”这几句是我对于其笔墨形式的第一观感。但说开去,“力之于时,声之于羌。”“力”,指务农所用之力;“时”指不同的农时。这里引为书品的“委曲”之品,意指不同节气做合适的农事,笔墨起承转合在适度之间,力道也随之有轻有重。“似往已回,如幽非藏”,书写似乎已然向前,却又盘旋而回;笔断意连,若隐若现,看似随意,实则缜密。其中“道不自器,与之圆方”,是说诗境多种多样,无固定方法,随表达对象之需要而变化。“道”与“器”是一组相对应的哲学概念。其字体结构看似千变万化,自由散漫,但实际上都是随表达对象该方则方,该圆则圆,从而变化无穷尽。据我了解,梁书并非科班出身,惟其如此,所以天真可贵。
——鹅池春水——
雨过南城杨柳阴,芳池流水碧沉沈,古人已去鹅群远,泉脉相通龙窟深。
苔护铁窗青窕窈,凉生石涧乞萧森,濯缨还许来危坐,独对春风试一吟。
——龙湫夜月——
晚霁泓泉浸碧空,嫦娥散彩射龙宫,天香馥郁三秋际,树影婆娑一镜中。
嬴女吹箫承湛露,鲛人织锦沐清风,滂沱此夜应离毕,却为苍生作岁丰。
最后说“劲健”品。《诗品》原文:“形神如空,行气如红。巫峡千寻,走云连风。”因为亲眼目睹过梁书写时的状态,目睹其专注度和对气息的运用深有感触。形如长空,气如长虹,这也是他所追求的书写状态。诗品中的“巫峡”壁立,千寻之高,江面狭窄。穿过其间的云及其快捷,即“走云”;穿过其间的风因山壁狭窄速度快捷而强劲,即“连风”。“劲健”要求的有两个要素,即速度的快捷和力量的强劲。这两点他都做到了!
以上四品,是本着对书法艺术的爱好,和书法家有限的几次交流,加之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加持,不知高低深浅的解读梁书,此文谨代表民间版的个人观点。创作之路漫漫,此刻寄语诗人书法家在书法创作的道路上“期之以实,御之以终”。
——庆台晴雪——
滕六施功赖剪裁,朝阳飞出白云堆,璚阶玉砌千层垒,珠树琪花一夜开。
却羡仙翁披氅去,何妨狂客泛舟回,腊前三白谁呈瑞,应听笙箫下凤台。
——彭原晚照——
平原雨霁暮咽销,秋日西风禾黍饶,地阔草深两兔伏,天晴木末一禽遥。
笛声漠漠闻归牧,斧韵丁丁听晚樵,自喜升平无战伐,才心何以答明朝。
——城南晓市——
山廓晴辉照市廛,市声嘈杂带朝烟,山人若被微名缚,野客世为薄利牵。
堪叹贱商从垄断,几回春梦到春田,西来岚气浑如画,谁赋坡翁海市篇。
——普照昏钟——
古刹多年事己非,独留钟韵送斜晖,风生碧汉鲸初吼,人静苍松鹤已归。
竹院春游情淡淡,枫桥夜阻思依依,宦情老我边城客,几度思家咏式微。
醉翁亭记
[ 宋 ]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作者:范仲淹 (宋)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 (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闻说鸡鸣见日升
作者:王安石 (宋)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梁世刚简介
梁世刚,男,汉族,书法家,甘肃环县人,生于1966年,研究生学历。多年来,以书法创作为己任,秉承历代书法名家,孜孜以求,淡泊名利,创作出大量的优秀作品!2020年3月3日,受中央电视台《发现之旅》之邀,主讲“范仲淹精神”《翰墨飘香,经典永流传》引起广泛影响。由于他的书法继承传统基础上,形成了个人特色,并多次参加各类书法展览,受到业内专家和书法同仁的高度肯定。因此被社会团体及个人收藏,引起广泛关注。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