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渎则不告,隶书、朱文印‍​,人生如逆旅

《易经·卦》: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要求无知者改变,要让无知者主动来改变。第一次来求问的时候给予解惑,再三问同一个疑惑就变得轻率亵渎,这时就不用再解答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4/f74aeb0b6d15e22b3ec7af3c6583d3a0/f74aeb0b6d15e22b3ec7af3c6583d3a0.jpg

渎则不告,隶书、朱文印



蒙,原义女萝,菟丝;迷茫,幼稚;引申为蒙昧无知、蒙蔽。

《易经》记事叙理,如同父辈的经历故事,给予人生的经验。学科发展后,人们通过哲学、科学、工艺等方式进一步探究这些经验内在的原理,产生哲学思想、科学定理、工艺标准,更方便后来的运用。

蒙卦,简单描述了一个启蒙的过程,不要强迫他人改变,应当等到他人想要改变的时候,适时地引导启发他。这是古人对于改变别人思想过程的经验记录,正应了那句“世界上最难的事,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把别人的钱放进自己的口袋”。后半句不去说它,前半句述说的事实是,想去刻意改变一个人的思想,首先就会遇到“是不是要害朕?”的灵魂发问。传销、微商、培训、彩票、赌博等机构就很成功地将这一问题通过洗脑,转换成你主动想要月薪百万、喜提玛莎拉蒂、一夜暴富的主动需求。

从哲学来分析,就是内因与外因的关系,事物的改变本质上是自身的改变,外在的条件只能提供适合改变的环境,只有当内因具备改变的可能后,外因才能发挥作用。内因不具备条件,盲目堆积外因,就如水煮石头,永远煮不熟的。

蒙卦的论述,是符合这一哲学规律的,提出的处理方式也是十分恰当。但这不能作为《易经》已经超越哲学,现代哲学研究不如《易经》的论据,只能说明这一哲学规律及其现象从古至今都未曾改变,易经看到并记录了正确的表象,哲学分析了正确的规律。更深入的哲学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对于持《易经》无限伟大、占卜、神秘宿命论的人,也要采取“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的办法,随他去吧。

 

 

 

《临江仙·送钱穆父》

宋·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樽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了解更多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