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艺术北京2021
ART BEIJING
时代方圆艺术空间
Time&Space Art
展位 | Booth: B19
艺术家 | Artists
(以姓氏拼音顺序排序/ in alphebetical order)
程一峰、方建喜、刘辉、申昊润、魏达维、王明磊、王大朋、张慧
Cheng Yifeng, Fang Jianxi, Liu Hui, Shen Haorun, Wei Dawei, Wang Minglei, Wang Dapeng, Zhang Hui
VIP预览 | VIP Preview
2021.4.30 15:00-22:00
公众开放 | Public days:
2021.5.1-5.3 11:00-19:00
地址 | Venue
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
National Agricultural Exhibition Center,Beijing
参展艺术家及参展作品预览
程一峰
▲ 2021艺术北京 参展:
程一峰/Cheng Yifeng
2018年No.16/ No.16, 2018
2018
铜 /Bronze
50X24.5X23cm
程一峰 有人说他的作品特征源于严谨的古典写实主义,其源头则依托于多年学院训练上的主观取舍。他的作品粗看模糊了很多细节且有一种流动感,但其实正是这种“舍弃”——才有效凸显了一些有趣的“局部特征”,使作品达到了他情感中物我无碍的审美趣向。他的作品形式独特,游走于具象与抽象之间;大胆取舍,呈现出某种梦幻般的诗意。他的作品既有抽象的空间结构,也有鲜明的具象造型特征。两种作品风格有时又融为一体,化为一种“意向”的审美指向。以充满温情的方式表达自我的情感,这种兼容并蓄的创作手法,能为观者传达出某种古典而弥新的独特品质。
方建喜
▲ 2021艺术北京 参展:
方建喜/Fang Jianxi
不明物体5号/ Unidentified object 5
2021
综合材料 /Comprehensive materials
120X100cm
方建喜 他是一位高产的艺术家, 除了接送孩子,其他时间都在画画。他的作品都是在望京100平米的工作室里完成,作品面貌几年会变化一次,但保持了“叙事”性创作风格跳跃性的受到毕加索、德库宁、康定斯基、马列维奇的影响,他说:“我的创作会在某一个美术史脉络里吸取营养,并努力走下去。”大学时期的方建喜由于个人喜好偏向于写实绘画,当时充满了对神秘力量的无限想象。大学毕业后开始转而为叙事性,更关注作品内在的表达。方建喜从这个时期开始的创作,受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关系极大。这一阶段的作品能明显地看到版画影响的痕迹。到现在,他作品的叙事性开始碎片化。现在社会是信息爆发及碎片化的时代,近期的作品也是受其影响,艺术家开始将具象的场景进行碎片化,就像这件《不明物体5号》,将人体及场景进行分解,呈现几何式的画面表现形式。因为版画学习的经历,我一直对材料进行尝试,年龄增长后,外界或者环境的影响渐渐被我屏蔽。我更希望像德库宁一样,更深层次的认知自我。我觉得这也是人生成长的经历,从被外界吸引感染,一步步的摒弃掉无关紧要的,关注自己真正想要或者在乎的东西,这是一种成长的选择。
申昊润
▲ 2021艺术北京 参展:
申昊润/Shen Haorun
根本就没有赫拉克勒斯/ There is no Hercules here
2018
不锈钢 /stainless steel
50x40x94cm
申昊润 他是一位擅长用纸为材料制作装置和雕刻的艺术家,试图通过纸张和金属等二维材料来剖析三维社会。现在申昊润主要在光州和北京活动,以“彼岸的岛”(2017.12. 韩国光州市立美术馆)为起点,在光州,安山,首尔,北京,曼谷等地成功举办个展。在申昊润的艺术创作形式当中,独特的是作品的中空结构关系,在似雕塑非雕塑的虚拟之间,当你从不同的角度观赏时,会让人对本来熟悉的符号产生记忆上的冲突,虽然终归塑造的还是你认识的那个符号,但结果却是给你带来另一种判断的可能。1997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融危机在韩国造成的社会经济动荡,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申昊润亲身经历了家业的没落和沉沦——在进行艺术创作实践的同时,又不得不亲历艰难的人生挣扎。他的作品和审美中总有一种严肃的基调,这是对他年轻时人生经历的写照。2011年,申昊润凭借过人的艺术才华和潜质,入选光州市立美术馆“河正雄青年艺术家”(Ha Jung-Woong Young Artist)。2017年正是这位艺术家从青涩迈向成熟的过渡阶段。光州市立美术馆选送申昊润作为“河正雄美术馆特邀青年艺术家”,并举办了“申昊润:涅榘岛(lsland of Paramita)的展览,遍历他入选后的作品,同时展望他未来的发展。
刘辉
▲ 2021艺术北京 参展:
刘辉/Liu Hui
三月/ March
2020
布面综合材料/composite material
120x100cm
刘辉 在刘辉反复叠压的画⾯中,不是关于图像的明确与整理,⽽是将其削弱下去,让时间带动情绪去打破空间的僵局,在碎⽚化的组织中寻求最后的平衡。这种积蓄的平衡是⼀种均质的朦胧之态,趋向于混沌中的未知,画⾯⾃身的和谐是随机的秩序,更是⾊彩将感觉召唤出来,像氤氲的⼭⾊、⽇落的余晖、斑驳的岩⽯以及史前⽂明的痕迹。这些空间的暗示,在⼀定程度上是刘辉对于绘画预留的填补,也是另⼀种对待绘画的⽅式。这种⽅式来源于刘辉对于材料和纤维艺术理解与实践。在绘画与纤维艺术的交替创作中,绘画被她视为可变的材料形式,在颜料与画布之间的可能性,是刘辉需要拓展的形式边界,⽽⾮绘画对于图像的诉求。在某种意义上材料的拓展构成了刘辉绘画实践的语境,她⼩⼼驾驭它们朝向更合理的⽅向,在颜料的稀薄、透明度、扩散、覆盖、层次、机理等⽅⾯实现图像的转换,材料不经意成为⾃身形式,刘辉将这种体验投⼊到了⽣活本身,它们构成了某种记忆与情感的连接,成为物化的情绪载体。
魏达维
▲ 2021艺术北京 参展:
魏达维/Wei Dawei
芥子园2——15/ Mustard garden 2-11
2018
丙烯、马克笔/Acrylic, marker
195x130cm
魏达维 早期写实主义绘画的学习、后来抽象主义绘画的实验,都没有让魏达维沉迷其中,他从写实主义和抽象主义两个概念里抽身而出,努力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路径。这种勇于尝试的魄力,固然是艺术家的必备素质,但回到具体现实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魏达维近期的作品,个人属性越来越明显,他将山石、花鸟等传统绘画图式简约化,把传统中有益、有趣的图式取为己用,抽象概括成具有现代气息的符号;背景的高纯度大色块处理,令画面洋溢着一种谨慎的热烈感,理智与激情被智慧地布置在一起,组合成一个斑斓的诗意世界。他的这些作品,远看带有极强的抽象主义形式感,但是近距离观看时,又会发现在大量的书写性笔触及色块之中隐藏着具体的形体,这种交叉与融合,使他的作品在强烈的装饰主义情感之外,又具有可以细品的优雅气质。魏达维远离喧嚣,在他的工作室,在他的色彩领地上,用画笔给他自己唱歌!我想,这歌声首先是打动他自己,并必然会打动我们,那些偶尔听到他歌声的幸运者!
王明磊
▲ 2021艺术北京 参展:
王明磊/Wang Minglei
乱画/ graffiti
2019
喷漆、丙烯、金属马克笔、密度板/Spray paint, acrylic, metal marker, density board
148x120cm
王明磊 王明磊是一个简单而快乐的人,似乎很少看见他因为某些事情而闷闷不乐,他总是在生活中发现许多奇怪的东西,路上孩子的随手涂鸦,一架古老的钢琴,一个手偶… 同时,他的心中也住着一个艺术的怪兽,那种感觉可能随时要喷薄而出,那么强烈,甚至你能感觉到他每分每秒都流露出的奇怪想法。在诡秘却又不乏真实感的艺术世界,一个混沌又清晰、严肃且滑稽的世界,一个现实与梦幻若即若离、思维与人性交互角力的世界,他却能轻松的在其中游弋,仿佛就是本能。
王大朋
▲ 2021艺术北京 参展:
王大朋/Wang Dapeng
故园/ Hometown
2020
铜/Bronze
100X59X30cm
王大朋 他的作品注重抽象的形式美,弱化现实主义的题材与内容。注重以三维立体空间为画布的绘画感,而非仅仅追求建筑感的团块与厚重;重在表达满腔的情感与状态,而非诉说某种或励志或批判的情愫。中国人自古就对鹿和马非常喜爱,鹿在宗教中就占有很高的地位,人们喜欢给鹿赋予神的概念。鹿的身型优雅、精致,全身透露出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仙气。同时鹿性情敏感、细腻,有一点儿高冷范儿,很符合中国文人士大夫那种“淡然于世独立,宁静物我皆忘”的精神追求。鹿行动迅速,来去无踪,常人很难觅其踪迹,正像神仙一样,可遇不可求。中国的文化符号结合材料和雕塑融为一体,使其更具生命力,有生命力的作品才不失为一件好的雕塑作品。
张慧
▲ 2021艺术北京 参展:
张慧/Zhang Hui
幸福就是你的样子/ Happiness is what you look like
2020
不锈钢 /stainless steel
47x46x28cm
张慧 来自河南的张慧是新锐青年艺术家,她毕业于天津美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毕业于天津美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不少艺术家都有“跨界”创作的经历,或有早期学习雕塑的人转向绘画,或有反其道者,但最终大部分艺术家会选择一种最适合也是最爱的创作方式并坚持下去。而张慧却是绘画和雕塑“双管齐下”,在她创作过程中,这两种方式实现了相通与重合。在张慧看来不管是雕塑还是绘画创作,它们都无疑是她内心深处真实的表达或隐喻,只是运用了不同的“媒介”表达了自己想表达的东西而已,而雕塑和绘画的更好结合会让表达(创作)更加丰满和真诚。张慧的作品重现的是已逝去的岁月,对往事的追怀,她抒发的是对记忆中的童年以及田园生活的无限怀念。透过她的童真之眼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共骑青牛嬉笑玩乐,人与人的关系被处理得简单、和谐,这与现代高度紧张的城市生活形成了反差和对比。
| END |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