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每个人的往事再多,再轰轰烈烈,人死后一如烟云,所以趁人还在世,只能回味一下,回味不回味,也没有太多的意义,所以回味之时,也就不去认真一切细节,不去一一考证,对就对,错就错,又有何妨。由于拙文在网上分段播出,有些情节和图片为了当时的完整会有重复。本文中大部分史料摘自“世界近代艺术史”,陈源初著。
江寒汀
读小学时我住在外公外婆家,我读书不甚用功,书本上总是涂涂描描地画着花草树木,虫鸟蝴蝶什么的。外公曾在华比银行多年任职会计,擅英文法文会记。看到我喜欢画画,常带着我去一大片土地上采花捉虫子蝴蝶,带回家来描绘。我八九岁时,外公带我去他老友江寒汀处学画。江寒汀专长花鸟,当时他的学生很多,我是最小的一个,由于年龄小,在众多的学生中往往被忽视。
江老师的大弟子是一位颇有成就的女画家,对我特别关照,常常给予我手把手的指导,使我至今铭记不忘。跟江老师学画后,有空仍去那片外公的土地玩耍。那时那片土地有七十亩,是外公辛勤工作积蓄多年买的,离开外公家不远,外公对这土地感情特别深厚,常常带着我去溜达。有一天外公把视如珍宝的地契拿出来给我看,地契上都是繁体字,民国政府等等字样,盖有大红的方章,我儿时不懂,只知道外公珍藏着像命一样。不知几何时,再去那地时,被铲平了,铺上了石子,上面停了不少公交车。
上海中心大厦
多年后,我站在这片土地上建起的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的顶楼瞭望台观看远景,心中的感慨无可比拟。再望望楼下的绿树丛丛,那是我儿时采花捉虫的地方啊!外公那苍老慈祥的脸庞在我久久眼前挥之不去。我离开大楼,从远处在遥望大楼,看着弯曲的楼体,顿然醒悟,为什么楼体不正啊,这是天意罢!不过远看容易使心情放松。想起在此上海中心的 37 楼,有一个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藏品极为丰富,价值连城,马先生的藏品还远不限于此,而马先生的愿望是把这些中华文化的瑰宝藏品最终回归于公众。马先生具有多么高尚的气度,反观我自己,假如用这片土地制作了一件巨大的艺术品,有那么多的人可以穿行其中,我将会怎么想?希望把这件艺术品回归于公众呗。这么一想,不禁吐了口气。
上海中心大厦
江寒汀和他的画
江寒汀
郑午昌 丁庆岭
我十二岁那年,由于江老师身体欠佳(二年后江老师去世),父亲把我带到他的先生丁庆岭家里,让我拜丁老先生为师。丁庆岭是国画大师郑午昌大弟子,擅长山水画,期间我也临摹了不少郑午昌的画。中国画的主要学习方式是临摹,但是丁老先生却很注重写生。上海没有名山大川,那时我还在学校上学,也不便出远门,不过我们常去公园,对着树木花草石头假山花鸟写生。每当画到细节处譬如竹子,如何画竹节,如何在一笔内画出竹干的虚实,如何画竹叶的飘曳,等等。画樱花的叶子,花瓣,如何在一支笔的笔尖上醮几种色,一气呵成。画树如何画树干, 树叶,什么演的树怎么画法,如何画石头的阴阳面,如何画梅兰竹菊,近山远山,茅屋,人物,不仅是绘画技巧,构图布局的掌握,画面的虚实,云雾,整幅画表达的意境,还有书法印章,总之尽其所知完全地教给我。可贵的是丁先生还常常为我分析名家的画风,每有画展,包括国画油画宣传画而我们都去看,丁先生都把他的心得细细地告诉我,其细致和热心程度,使我回忆起来心中感到深深的师生恩情。我跟了丁先生学了十年,期间他没有其他学生。还有一点必须要提的是,尽管我家境贫寒,父亲曾带过一些钱和礼品去孝敬丁先生,丁先生非但婉拒而且说以后断然不能再提此事,父亲对先生一向敬重,恭敬不如从命。之后没有再提钱和礼。每次去学画,时间二至三小时,师母和姐姐(丁先生女儿)都尽量保持安静,只听见丁先生的淳淳话语。中间小息,师母和姐姐都会端上绿豆汤,酸梅汤,或者西瓜,点心。
郑午昌和他的画郑午昌
郑午昌
哈定
哈定老师的画室是在一栋西式别墅里,外面还有个花园,环境十分优雅。我们共有二十几个同学,年龄长幼不齐,当时我是属于较小的。我在初中时到哈老师那儿学习素描,油画和水彩。哈老师有时集体讲课,有时是一对一的指导。哈老师谈吐很有修养,说话慢悠悠,没有尖锐的批评,只有淳淳的教诲。当我在画石膏像局部时,他弯着腰,望着我的眼睛,说:“你眼睛很好,肯定对每一个细节看得很清楚。现在,你把眼睛眯起来,不要看得那么清楚,不要看轮廓,不要看嘴眼鼻,只看明暗,看到了吗?看到了,然后,先不画任何细节,把明暗先铺一遍。之后,先抓大线条,明暗的主要分界线,再慢慢进入较小的细节,而且要不断地对比画面和实物,不断用三角关系来衡量形体的准确性,还要运用近大远小,近实远虚,如果上色彩,要近鲜远灰的透视原理。室内写生于室外写生的道理是一样的,只是室内写生像练功,室外写生像打仗,环境复杂的多。” 哈老师经常亲自示范,一部分学生也在旁写生,半途停下来去观摩老师的画作。另一部分学生干脆拿着笔记本坐在老师旁边,画一个草图,然后老师画一笔,学生们就记下用什么色,多少水,非常细心。而我却没有那么用功,只在大家之间看来看去,看看同学的,比比老师的。不少同学的水平已相当了得,发挥得相当不错。每每老师完成一幅,就是非常精彩的佳作,同学们都仔细观摩流连忘返。老师看我常常游手好闲,就说:你啊,将来要么出类拔萃,要么一事无成!我知道着不是表扬而是给我留点面子的批评,自然脸红,也铭记心中,回家才自己闷头练习。
哈定 和他的画
哈定
哈定
哈定
有时候大家在埋头画画,老师坐在一角,用一个木架托着一本书,端端正正地坐着,一页一页地看书。如有同学上前提问,老师立即停下来答复,或者走到同学的作品旁进行指导,一丝不苟。那时上海还找不到这样的画室来学画,所以觉得自己还是幸运的,哈老师的许多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当听到哈老师在洛杉矶逝世的消息,虽然时隔多年,心中不禁深感悲哀。
黄幻吾
黄幻吾老师是我母校上海轻工业学校/学院的美术系主任,(后来我的好友陈逸鸣兄也任教于该校)。黄老师的岭南派画风一直是我心仪的,永远临摹不够。黄幻吾的绘画被评论为:精研国画,善绘山水、人物、花卉、鱼虫、鸟兽,尤以黄幻吾画作 花鸟画、山水画功夫独到,刻划真切动人、栩栩如生,他的作品富有新意,能把水墨、彩色熔铸一炉,做到情调美、色彩美、构图美、形象美。形神兼备,生机盎然,清新秀丽,雅俗共赏。黄老师言简意赅,出手非凡,示范时全场鸦雀无声。能向黄老师学习是我的运气。后来文化革命开始,就再也没有见到黄老师,我感到深深的遗憾。
黄幻吾 和他的画
黄幻吾
黄幻吾
黄幻吾
黄幻吾
作者:陈源初<b><a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