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孔子曰:尽美矣,又尽善也。这是对中国艺术的最高褒奖。中国文化何其渊博,何其精深,穷尽一生,方知其味。中国艺术推崇高古格调,孟子云: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从古至今,集诗书画印于一身,有灼灼光辉者,鲜矣。吴桂材大师是罕见的艺术大家,其传略可见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出版的《文艺年志》。他精通篆刻、书画,学养深厚,早年受业于清贡生梁柳坡先生门下,后师从岭南篆刻宗师黄文宽先生,兼收并蓄,殚精竭虑,终成大器。正如书法家吴兆奇所言:吴桂材君,数十寒暑,潜心金石,以秦汉为字,名师为范,融赵之谦、吴让之、黄牧甫诸家之长,师古而不泥,博学而有己。
吾观吴老印章,有“海棠依旧”、“耽于心画”二方,见其古朴之相,金石之心、书卷之气,一霎时不由泪流满面。《心经》开头便是“观照”,中国文化讲究以心照物,“观照”二字,对于艺术家来说,极其重要。“心画”二字,乃是就书法而言。许多世纪以来,金石书法一直被视为“心画”,是表现和反映自我内心的艺术。
禅宗讲究南宗北宗、顿教渐教。六祖大师云:法无顿渐,见有迟疾。无有渐教的时时勤拂拭,也就没有顿教的明心见性。吴老出生吴川书香之家,亦深知儒家格物致知不是虚言。无论是学艺还是做人,他都秉持“老实做人老实学艺,不走捷径不自欺欺人,一步一个脚印”的人生信条,何其勤勉。他早年受业于清贡生梁柳坡,艰辛治学,打下了古文字的基础,此后是书法、版画、篆刻,他在诗书画方面的精深钻研,对治印有莫大帮助,使他操刀如用笔,治印如神助,行云流水,洋洋乎与造物者游,无有穷尽。他说,初学书画必先临摹,从规矩入手,循序渐进,方能有所成就。他很早就遍临“北海景君碑”、唐颜真卿“祭侄文稿”、“宋拓华山碑”、米芾临的“智永千字文”等古碑帖拓本等等,悉心揣摩其精妙之处。吴老言:我每逢得到一本古碑帖拓本,把玩研赏,体味无穷,常常临摹到深夜二、三点才上床休息。黄文宽老师以佛家之语称之为“勇猛精进”。
天资异禀,学贵得师,又能刻苦不倦、披甲而行。尊德性而道问学,至广大而尽精微,吴桂材大师的此种境界,即使在金石篆刻方寸之间,也气势撼人。华藏世界,不亦是乎!
文化学者 韩望喜博士
2021年5月10日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