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师心居论画三则
一
“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圆觉经》句)。今人写生,多为物囿。见山度其体貌,见水则度其态势,见树以品种绳墨,见石务求坚致。如此观之,万物无非材料也,与匠人观物何异?
写生当求天地之大美,佛门所谓“有观无止”是也。真如境,般若境,皆是心境,以心观物,“心入春江水,江花随我开,江水随我起”(石涛)。不泥于物,可得奏“华严楼阁,弹指即现”之效。心游物外,即可得笔头灵气,境自现矣。
二
夫穷形尽相,工笔未必胜于写意。虽然写意易失之于表面,而工笔更易流于琐细。庄子云:“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即谓小视角观大场景难得全面,反之,大视角观细小难得真切。写意者无工放之论,求神为上,形乃手段,神是目的。写意旨在传神,赋物象以生机,万物有灵,赖以笔墨点化。
三
日月丽空,星辰循度;山川错列,草木枯荣。点化天地生机,必本诸至性。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心绪在笔下流淌,“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可代山川而言。达此高境既在天授,更在修为。石涛认为,“受与识,先受而后识,古今至明之士,借其识发其所受,知其受而发其所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此乃所以尊受之也。
师心居主 辛丑之春
嵩云 94x27cm 2021年
独坐黄昏 40x74cm 2021年
写生册之一 33x45cm 2021年
写生册之二 33x45cm 2021年
写生册之三 33x45cm 2021年
溪光仙踪 69x69cm 2021年
万事从来风过耳 180x69cm 2021年
入古出古 36x59cm 2021年
等闲 55x55cm 2021年
泠泠高韵深壑间 138x138cm 2020年
大利款 84x44cm 2021年
大壑壁立 问墨溪山 82x24cm 2021年
浩墨千点分阴阳 110x55cm 2021年
已亥入蜀记险途 110x55cm 2019年
物我两忘 45x45cm 2021年
洞见风骚证古今 97x48cm 2021年
纸上得来终觉浅 86x29cm 2021年
华光 68x45cm 2021年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