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3-24 00:29
“火·像——戴耘 & 余澎雕塑展”开幕式上 余澎将火炬交给策展人孔森
准备点燃作品的余澎
展览以戴耘的雕塑作品《清风扇舞》和余澎的行为、雕塑《烙印》开始
火,在各个文明中,都是极其重要的文化元素:戴耘以火所烧成的砖块来塑形,余澎则以火所铸炼的钢铁来构筑;戴耘用寂静悄然的意境来雕像,而余澎则用飘然灵动的韵律来造型。二人其皆取材于火,而又皆取法于火……
2015年3月22日,当“火·像——戴耘 & 余澎雕塑展”开幕式在深圳画院美术馆户外举行时,艺术家余澎将手中点燃的火炬呈给策展人孔森,经过嘉宾台上的一轮传递后,最终又传到余澎手中,并由他亲自点燃了自己作品《烙印》后的引线。随后,炮竹声响,火伴风起。而在这件作品的一旁,戴耘用细钢筋拴着几十把蒲扇的雕塑《清风扇舞》在微风的吹拂下舞动着,仿佛在为这把火助力。待火烧尽预设的部分后,最终留下余澎工作室的篆文名“形而上”的阴文痕迹。
展览就这样在被策展人孔森称作是“扇风”、“点火”的戴耘的雕塑作品《清风扇舞》和余澎的行为、雕塑作品《烙印》的互动中拉开了序幕。除此之外,该展览还精选了两位艺术家各阶段创作的十七件雕塑作品,以及他们的约二十余幅(件)创作手稿和作品小样。
策展人孔森及其设计的海报
呈对角线的展板一面 播放有关戴耘艺术创作及艺术思想的纪录片
放映中的有关余澎艺术创作及艺术思想的纪录片
孔森本是设计师出身,从展览海报的设计中便可以看出他对此次双个展的安排。海报主形象提取了戴耘造像的基本元素“砖”,并用两块砖的透视图暗示了画院美术馆的展厅结构。其中一层展厅被一块大致呈对角线的展板隔成两部分,当观众从展厅两个不同的入口走进时,看到的是不同艺术家的“个展”,而展板的两面,则分别放映着有关余澎、戴耘艺术创作及艺术思想的纪录片。
余澎 《春江花月夜》
在余澎的“个展”部分,展出有《春江花月夜》、《危在旦夕的家族》、《无限》、《深圳·深圳》等作品,“余澎的雕塑,如火般热情奔放、湍急澎湃。他的灵感来源于其对金属的感受、对生活的感想,以及对技法的感悟”,策展人介绍说。如他的近作《春江花月夜》就是这么一组作品。作品刻划了五个姿态优雅、衣袂飘飘的古代仕女,在月夜的小舟上合奏一曲《春江花月夜》的情景。飘逸曼妙的不锈钢雕塑,以精钢的曲线来表达人生绵延悠乐之意,而底座则运用了书法水墨的意象,来表现波光粼粼韵动的意象。通过金属的锐利感,余澎还予雕塑以狂澜怒涛的情态,和高亢呼啸的性格。
余澎 《危在旦夕的家族》
余澎 《深圳·深圳》
在作品《危在旦夕的家族》中,则表达余澎对对环境的忧患意识,因为对金属的关注,他开始观察废弃金属流入外界的途径,“一是弃于水下和地面,从而产生污染;二是冶炼回炉”,余澎说,“对于我来说,这些都是浪费。我所做的是对其进行重构——终止其原有功能,而赋予其一种新的意义”。从而,我们看到了这仿佛雨滴般的群塑,华丽的不锈钢外衣裹着被水锈蚀的废弃金属,营造了一种特别的美感,从而使那些废弃金属获得了重生,表达了艺术家对环保的关注和理解。
戴耘 《拉美西斯二世》 55*90*100cm 2014年
戴耘 《昭陵六骏 飒露紫》 204*152*15cm 2012年
戴耘 《北齐菩萨像》(局部)
而戴耘的几个系列作品——“造像”、“静物”与“新物种”——则如火般安静。为了对比戴耘的“安静”与余澎的“火热”,孔森特意在他的作品上打上了博物馆展出文物时使用的灯光,展品的布置上也尽可能显得庄严,以排列的方式沿着展厅的边缘展示。如“造像系列”中的《拉美西斯二世》、《北齐菩萨像》、《昭陵六骏·飒露紫》,等等。戴耘之所以花费这么大的精力去“塑造”这些各国流失在海外的造像,是因为戴耘“想能够从一个更大的视角来看待文物外流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戴耘并不是作为一个简单的民粹主义者或民族主义者来提出,因为这一问题对他来讲是一个很复杂的体会,“当我在吉美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看到中国的文物,它们质量的精美和保存的完整的确让我非常震撼”,戴耘说,“但那一刻的情绪很纠结,这明明这是中国的东西,现在却在欧洲来收藏展出……你也很清楚,当初如果这个东西留在了国内,可能会有更糟糕的命运”。
戴耘 《静物系列之七》 60*120*52cm 2010年
这次展出的《静物》也是这种“火般安静”的最直接体现。此件雕塑,题材来源于他所崇敬的意大利艺术家莫兰迪的同名油画;而艺术灵感则源于他对“人”与“物”,以及“人”与“人”的思考——前者重在对存在的认知,而后者则重在对文化的反思。在日常生活的经验中,在科技知识的推进中,在传统人文情怀的重拾中,戴耘以火般寂然安静的性格,赋予雕琢成日常用品的砖石,以将其对人——在物质与消费下的压迫、在自然和心灵上的困顿、在城市及社会中的淡陌——的反思表达出来。
二楼小展厅里展示的余澎的创作小样
戴耘的创作手稿
余澎的创作手稿
在展览二层的较小空间里,展示着戴耘、余澎的二十余幅(件)创作手稿和作品小样,这也是策展人的刻意安排,为的是不仅仅让让参观者可以欣赏到他们已经完成的雕塑作品,还希望通过这一手稿、小样的展示,捕捉到雕塑家创作时的刹那思绪,感受雕塑家制作时的乙乙苦思。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2015年4月12日。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陈博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