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画友:美术垂直领域做“货币化手艺人”

2015-03-24 11:49

华夏收藏网讯 对于互联网投资者来说,刚需、高大上的品牌战略以及普适的用户是他们最为青睐的项目,而对于一些小众化的投资领域,比如艺术界,他们却是要踟蹰再三。而画友就是在这个普遍看好“每个人都用得到的项目”,杀出一条不同的道路——专业领域的人能用得专的产品。

画友的联合创始人之一梁亦赠早在智能手机还未普及的时代就已经酝酿这个创业项目,现如今移动互联网浪潮的翻滚对于他们来说正是一个绝佳的加速器。

全国有2000家画廊 1000万左右绘画群体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美术、摄影这样的视觉艺术似乎是高高在上的,仅有的接触也不过是兴趣爱好所致的铅笔彩绘或者旅途单反摄影。人们对于好的绘画作品的定价总是在百万、千万以上,似乎总是普通老百姓所承受的经济能力范围之外。但是,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提高,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又在慢慢催生新的需求。

无论是社会餐饮、茶馆装修抑或是办公室、家庭装修,追求个性和潮流使得为数不少的群体开始青睐于个性化的墙饰。其中最为普遍的就是绘画作品。但是就像古玩珍藏,能真正买得起业内公认的好作品之人少之又少。

从目前全国线下交易的情况来看,还是处于高端垄断的局面。据画友的CEO杨明平告诉记者,现在全国大约有不下2000家画廊,1000万左右的绘画群体。但是现在线下交易的形势还是摆脱不了“一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情势。一幅名家作品的价格远远在普通大众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外,而那些新锐的绘画生也被这些知名的绘画泰斗所隔断,得不到可以自我发扬的空间以及交流的场所。

华夏收藏网CEO夏正平告诉记者,在绘画收藏界,杭州不少的藏友不会去投资已经成熟的绘画大师,而是选择去美院美术准毕业生那儿“赌一赌”。这些爱好者通常会选择在美院学生毕业展的时候去寻找潜在的画家,选几幅优秀毕业生的作品下手。如果未来这些学生之中有拔尖的,那么这些画作的价格就会水涨船高。可见,在绘画收藏界,人们也更倾向于在民间寻找潜力股,这也给美院的绘画生一个新的市场。

但是,并不是中国所有的绘画生都可以得到一个毕业展示的机会,从而引来愿意投资的收藏者。更多的草根绘画者会采用街头绘画或者朋友介绍等这样小众化的推广方式来包装自己,有些人更是因为没有“经纪人”可以包装自己而退一步,把绘画仅仅作为自己的兴趣爱好。

想买画的人无处寻找平价绘画,想出人头地的画者无处寻找成名机会。视觉艺术领域似乎也在期待一场移动互联网式的“洗心革面”。

平民艺术家也可做私人定制

早在智能手机还没有普及之前,画友的创始团队就已经设想着要做这样一个平台,来促进平民艺术家和爱好者之间的交流。但是由于缺乏介质,似乎这个“媒婆”总有点力不从心。然而从去年4月份开始,画友的创始团队就开始进军移动互联网,开发出了专门适用于美术生的交流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任何人都可以把自己的作品上传,而其他人则可以根据自己输入的标签查找相关的画作。如果觉得作品好,还可以选择用虚拟币“打赏”作者。而这些虚拟币是可以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折现的。也就是说,对于画家来说,这也是一笔真实的“小费”。到目前,杨明平表示,App上已经有将近120万用户,日活跃用户也达到8万左右。

在接下来的计划中,杨明平表示,画友还会接入交易模式。凡是看到好的画作,都可以通过App的交流渠道和作者洽淡议价,并最后促成交易。画友,也不会存在准入门槛,凡是原创画作都可以上传。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很多人都觉得画友就相当于是美术垂直领域的淘宝。但是杨明平和团队却认为,这只是画友商业模式建立的初级。而他们真正想做的就是给予草根画家一个被认可和成名的机会。“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可以有更多原本并不为外人所知道的绘画天才得到专业人士的赏识。如果最后他们能和一些机构签约或者获得一些合作项目,那么,这个平台的价值才真正体现出来。”

而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这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淘宝的好地方。画友在今年情人节的时候就搞过一场“画布上的情人节”活动。在这场活动中,凡是有男生需要给自己的女生送画作的,都可以和绘画者沟通,私人定制。这样个性化的情人节礼物也一下得到了诸多用户的认可。这也让杨明平和团队认识到,普通大众对于个性化画作的需求性。这也让他坚信,以后,画作在今后的道路上不是要“阳春白雪”,而是要走下神坛,从普通大众中去寻求爆点。

难点是品牌是要从下而上还是从上而下

目前,画友已经到了A轮融资阶段。在和多数投资者接触当中,画友的团队发现,投资人没有发现画友巨大的变革价值。“因为很多投资人对于艺术界的项目碰到的并不多。在全国,专门针对美术绘画的App,画友是唯一的一家。这也导致我们和这些投资人的距离拉开。”

而对处于这一阶段的创业者来说,要吸引A轮投资者来领投,就要给出清晰的盈利模式。在盈利模式上,杨明平也表示,“很多投资者都喜欢从上而下的模式。就是从高端起步,打出品牌战略,抢占大量用户市场后再慢慢往下,打开平民市场。但是我们原本定位就是货币换手艺人的草根概念,所以是采取从下往上的概念。从广大平民艺术家中挖掘潜力股,然后成长出一批中高层的画家。这更符合移动互联网的思维。一开始高大上会丧失网络效应、规模效应。”

为了能使得平台有更多层次的画家,画友也打算在今后引入较为知名的一些画家,以满足不同层次的人对于画作的要求。而为了能使用户群体更为广泛,杨明平表示,今后也有打造泛视觉艺术的打算。也就是说将摄影也纳入到画友上,而为了完善盈利模式和生态链,画友也在考虑和拍卖以及画廊等实现线上合作。也就说,以后的画展,可以达到线上线下同步的概念,这对于传统的高冷画展来说,或许又是一次亲民的革新。

除了盈利模式以及融资方面的探讨,更多原创画家对于画友的顾虑点则是在于“原创版权的保护”。目前,画友还没有开通会员下载模式,但是对于开展下载功能之后,原创版权的保护问题也是诸多作者在经历中国免费音乐盗版之后成为惊弓之鸟的原因。而杨明平也表示,对于版权问题,画友也早已看到了音乐的前车之鉴,但是至于如何让中国人培养“为自己喜欢的东西买单”的习惯,或许就在不远的将来。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