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艺术不再模仿生活,艺术就是生活本身,每次呼吸都成为作品——有许多种获得幸福的方式,这是最好的一种。
壹
绢的自我表现
初到姜吉安的画室,难免吃一惊:他正在绢上画一幅绢。仔细看,画笔下或蜷曲或舒展的绢本,比作为载体的真实白绢,更具体可感,柔腻真切。
确切说,他是以绢做颜料,在绢上画绢:剪下一幅白绢的边缘,将其烧制成颜料,用画笔蘸取在剩下的绢上画一幅赭色或青色薄绢。烧制颜料剩下的绢渣,捏成雕塑置于绢画之侧。
姜吉安《手卷·剩余物》现成品绘画 210x50cm 2013
以绢画绢,绢里有绢,听起来像迷人的同义反复,又像一个完美的轮回。绢在火的淬炼里,在艺术家繁密幽静的笔触里,完成了杰出的、对自我的第二次创造。它不再充当色彩和形象无闻的承担者,而是获得了更强劲的生命,更动人的情态,成为活泼轻俏、富于禅意的艺术本身。
柏拉图说,艺术就是“欺骗”和“制造幻象”。绢画和雕塑的配合,柔软、立体、有纹理、有起伏、有光影,悬挂在洁白的展墙上,往往让人信以为真。制造视觉幻象,是艺术最伟大而无用的发明。它显得有些玩世不恭,常常像是在炫技或开玩笑,但观众并不因为受骗而恼怒。至少它说出了另一重真理:视觉具有欺骗性,眼见未必为实。
一幅幅丝绢对人们发出诘问:这是我,可这又不是我。是与不是,取决于你自愿保持的距离,和对现实挖掘的深度。我与非我的悖论。
姜吉安为什么创作“丝绢系列”?最开始,他想在绘画里引入一种朴素的手工性。在古代,许多画家自己制作颜料。唐朝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里,记述了当时所用的主要颜料、产地和加工方法。采用丝绢,也许因为它是学工笔画出身的姜吉安最熟悉的媒材。
姜吉安《绢本记》之四 24x19cm 现成品绘画 2014
曹昭《格古要论》里说:“古画绢色淡黑,自有一种古香可爱。”又说:“唐绢丝粗而厚,或有捣熟者。五代绢极粗,如布。宋有院绢,匀净厚密,亦有独梭绢,有等级细密如纸者。”
姜吉安用以作画的绢,自然不可能是珍罕的古绢。但他画出的绢,赭里带黑,匀净密实,倒是像经过时间濡染的唐绢或宋绢。虽然同是绢本,图样和媒材在时空上拉出纵深,形成富有趣味的差异和交互指涉。
试想一幅宋绢上既没有流水苍崖,也没有人物花鸟和芦苇渚汀,只是突兀地展示着自身的褶皱和纹理,就好比拿了一张现成品挂在美术馆的墙上,这是多么古雅又后现代的事!
在以绢画绢的过程里,姜吉安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这种语言,取消了艺术和对象的二元对立,强调了创造过程里“材料”的作用,在“制作”上回应了远古的技艺传统,在观念上又拓展了当代艺术的疆界。
“丝绢系列”是一种更为本质的绘画,它探讨了艺术最根本的属性:某种物质如何从自身中再造出自身。在方寸之间,它也体现了一种最为古老的宇宙哲学:世间万物不过是相同元素的不同组合与形态。因而万物平等,艺术家并不比寻常人更智慧,艺术也并不比非艺术更高贵。
贰
茶经拾遗
唐代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茶的专著。陆羽名疾,字鸿渐,季疵,号竟陵子、桑苎子,又号茶山御史。此人敏于学,擅诗文,性格清高,淡泊名利,曾一度招拜太子太学、太常寺太祝而不就。
相传陆羽21岁时便立志要写《茶经》,为此访遍产茶名山,经义阳、襄阳,往南漳,直到四川巫山,饥食干粮,渴引茶水,每到一处,即将茶叶制成标本,与当地村老讨论茶事。《茶经》详述茶之源起、用具、采制、烹煮、饮用、药效、优劣等,是中国古代最完整的一部茶书。
姜吉安 《茶经》 82x34cm,16x16cm 现成品绘画 2014
姜吉安的《茶经拾遗》,以茶做纸,烧为颜料,以烹煮后的茶叶作为文字,像一页页以茶叶写就的蝇头小楷。《茶经拾遗》雅秀而富含诗意,让人想见这样一幅画面:深冬之夜,艺术家一边以雪水烹茶,一边独自捧读《茶经》,而出自“茶圣”笔下的汩汩文字,突然变成了茶壶里沸腾旋转的茶叶变化万端的舒展外形。以茶写茶经,多么精巧的概念偷换。
《野生古树普洱之:弄花》和《野生古树普洱之:踏雪寻梅》,用普洱茶制成深色纸张,将烹煮后的普洱茶叶随意撒在纸上,茶叶蜷曲轻盈,形似花瓣,暗香浮动。用毛笔勾勒出连接花瓣的秀劲枝条,一幅简逸的花鸟画便宣告完成。
无论是《茶经拾遗》,还是《野生古树普洱》,都延续了“丝绢系列”的思路。姜吉安把它们叫做“现成品绘画”。绢与茶,原本是生活里的现成品,并非由艺术家创造。但姜吉安改变了它们的自然属性,使得同样是绢,既可以是画的载体,也可以是画的手段和内容,同样是茶,既可以饮用,也可以造纸,还可以开阖如花朵,诵读为诗文。
姜吉安 《踏雪寻梅》 现成品绘画 (局部)
这个意义上的“现成品绘画”,意指用同一物质的不同形态贯穿创作过程的各个方面。从来源上讲,它们是“现成”的,从实现上讲,它们又是“再造”的。它相当地本质,也相当地纯粹,并且从根本上改变了绘画的意义和方式。
姜吉安钦慕杜尚“让艺术等于生活”的哲学。在他的工作室里,放着一组古雅的茶具和十几包不同的茶叶。每天,他会喝喝茶,想想事,如果心情好,就将煮过的茶叶切碎、蒸煮、碾磨、稀释、上网、压榨……以茶做纸是件复杂的工作。大部分时间,他不是在画画,而是从事各种手工劳动。
这一点也很像杜尚。这位颠覆了艺术史的伟大艺术家非常喜爱动手制作,在他把自行车轮安装到一条木板凳上之前,甚至还专门学习了一些修理的基础知识。他曾说:“动手做事是很有趣的。我保持着警惕,因为‘手’存在着很大的危险性,但由于我做的不是艺术品,所以还好。”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