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艺术其实很简单]谈“梵高的耳朵”

常有人谈论在全球化的节奏中,城市发展变得相似。然而,城市并非一日建成,也不是孤立与静止的,而是处于不断演化之中,还也包括了所有未建的空间,这其中牵扯到更多宏观课题。眼下,K11在几座城市落地,如何使其融入这座城市的血液,如何充满活力,人们是否乐于身处其中,这些都是我与团队一直在思索与讨论的问题。公共艺术,无疑是一剂良方。

undefined


2016年我加入了美国公共艺术基金会董事会,第一次成为纽约艺术机构的受托人。K11艺术基金会与他们的目标一致,致力于艺术的大众普及与发展。“梵高的耳朵”这件公共雕塑作品2016年由艺术家组合Ingar Dragset与Michael Elmgreen的创造,并在纽约展出。展出结束后,K11艺术基金会就将其作为永久收藏展于广州K11。这是“梵高的耳朵”在广州落地的始末。

“梵高的耳朵”是一个竖立摆放的无水泳池,有着耳朵一般的外形轮廓。大家可能不知道,古代广州水网密布,水城历史悠久于威尼斯,河道在清代后由于城建变迁而逐渐泯没,是中国南方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也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是其中一个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所以,我将这份礼物送给广州,就是希望广州作为港口城市,可以继续耳听八方,海纳百川,将世界的文化汇聚于此,然后流入全中国。

undefined


泳池内壁的浅蓝色很容易联想到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和埃德·鲁沙(Ed Ruscha)的作品。泳池元素也出现在Elmgreen & Dragset的其他作品当中。艺术家解释作品让人联想起上世纪50年代一些加州私宅前的游泳池,这与东海岸非常公共的城市场景形成对比,就像是一艘外星飞船降落在这个突出、忙碌的环境中,2016年雕塑出现在纽约洛克菲勒广场时,确实有这种惊奇的效果。

undefined

2016年,雕塑出现在纽约洛克菲勒广场。2016年,雕塑出现在纽约洛克菲勒广场。

作品名“梵高的耳朵”则反映了神话与平凡的反差。就像梵高在绝望中割掉自己耳朵的故事一样。希望这个错位的游泳池能够引发人们思考更多。我觉得这个作品,很能说明公共艺术的精神。梵高的耳朵,在艺术史上是多么重要、有力量的一个意象。但艺术家简单的转化,将之变成每个人都可以接触的游泳池,正正说明艺术应该是属于大众的。也许在广州,人们会形容那是个竖起来的蓝色浴缸或者会说蓝色耳朵、蓝色葫芦、蓝色花生。我与团队所喜闻乐见的是远渡重洋的作品就此变成一个鲜活有趣的城市地标,让市民对作品和场景产生自己的理解。

关注郑志刚

微博@ Adrian郑志刚
微信@ Adrian郑志刚
(ID:adrian_artdiary )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