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为赋新“瓷”说项,不如现场观“瓷”

2018-05-30 18:52

  2018苏州·金鸡湖双年展外围展之新瓷记--当代陶瓷装置艺术展

  学术主持:王晓松

  策展人:姚永强 沈俊杰

  参展艺术家:金贞华 张明

  策展总监:麻利

  开幕时间:2018.6.5 13:30

  展览时间:2018. 5. 19 ~ 2018. 7. 20

  展览地点:苏州奕欧来奥特莱斯 · 奕亭展厅(苏州市工业园区阳澄环路969号)

  主 办 : 唯泰精品购物村(苏州)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苏州阳澄湖半岛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承 办 : 苏州风和日丽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苏州三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在瓷的国度做瓷的艺术,如在崇山峻岭之间行走,观景容易,攀爬艰难。

  瓷是人化自然之平凡为神奇的一种创造,它是手工艺的,又天然地带有无法言说的神秘因子,是融化在手艺之下、瓷土之中的创造。

  然而,当局者恐怕有相当一部分是陷入为技术而技术、为奇巧而奇巧而不能自拔之中,不能站在瓷之上看更阔远的风景,所谓的“匠心独具”也只是在这些程式化之中做出一点点奇巧。

  手中的陶瓷是什么?究竟为何所用?就是判断陶瓷艺术家是否具有创造的野心的一个参考。

  艺术界的夫妻档不少,相同的志业会让他们比不同行的夫妻更多一层人生幸运。

  但对艺术从业者来说,“三生有幸”的情感生活难免会带来职业上的“附带性伤害”。长期相似、相同的二人世界的生活经验有可能逐渐磨平他们之间的不同,而种种差异往往是激发与众不同(包括夫妻在内的家庭成员)的创造性的因素之一;外人也不免私下把夫妻档拿来对比,评论个孰高孰低。

  艺术家该不该对这些内外“压力”有焦虑?不好武断。但从张、金二人的创作来看,个性化特征还是比较明显的:一位宏大叙事,大开大合;一位绵细入微,不疾不徐。至于创作自述中他们对“自然”一词的共同选择,读者只当是艺术家为“文字”所迫慌不择路误撞在一起好了。

  他们两位都曾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求学,清华美院的前身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艺术创作、文献整理和研究是工艺美院的老家底,这股文脉强调陶瓷的社会价值,强调它在普通生活构成中的不可或缺性。这样的传统与炫技的所谓的现代工艺,或者以陶瓷为载体进行当代文化思考、批评的艺术都不一样,这种气质在两位艺术家的作品中很容易能够辨认出来。

  陶瓷本身是实用的、礼仪的、艺术的等不同面向的混合,作者往哪个方向用力多一些,哪种气质就会突出一些。他们二人的作品着力调和手艺和艺术之间的冲突,不张扬、不挑衅,想要把个人对世界的感官信息接受的捕捉具体化。

  从感知角度来看,造型艺术的信息是要通过综合视觉感官传递给他人的。可惜现代公共展示条件使人对瓷器的易碎、润泽等本来是要通过触摸来感知的部分给阻断了,只剩下单向度的观看。

  张明采用“装置+行为”的方式、金贞华通过作品组合形成的视觉叙事关系,都用设计的手段努力强化对意义空间的把握,要把单纯“凝视”向多维度体验引导,积极地弥补了这种不能回避的“客观缺陷”,要领会艺术家的意图和作品的温度,惟有身在“此时”“此地”。

  与我们这些难逃为赋新“瓷”强说项的套路的标配文章相反,这个展览最精妙之处正在言说之外、现场之中。

  王晓松/学术主持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