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张应中作品《傍晚》
(布上油画 81cmx60cm 2000年)
物性 心性 悟性
——艺之三品
说实在的,艺术无所谓“新旧”之别,却真的有“深浅”之分。自有它的价值取向和定位方法。同为艺术作品,在给人的感觉和认识上,在其技法和精神传递的感悟上,都展现出下面三个不同的层次,也代表三种不同的艺术水平。它们便是:——“物性”、“心性”和“悟性”。
一、“物性”—— 总的说来,其画面只起着描绘“物象”的作用。例如:某地,某处,某历史遗迹……呈现的是“地域特征”和“风俗民情”;或那山,那水,那屋……表现的是“外在形式”和“山水格局”;或四时气象,花鸟鱼虫……是为了“反映生活”和“美化环境”;或瓶盘蔬果,金银铜铁……为的是“静物写生”和“展现技能”……一言以蔽之,这类艺术给人的突出印象和心理印证,是强化了的“地方标志”和“物质品性”,“精描细绘”为其固有特征。它们艺术上的“先天不足”,是对“题材”和“手艺”的着重,而忽视了“情感”与“心智”的反映。只会在“制作”上下功夫。
二、“心性”—— 此类作品作用于人的“心灵”。画面传达的是作者的“内心情感”,引起人的“共鸣”和“感悟”,使人思想境界得以提升。它侧重于“情智”的表达,这不是“能画几笔”的人能够做到的。画家必须具备某种情愫和修养,方能显其功效。他不为“地域性”和“质物性”过于操劳,而忘乎其“物象”。也不把“技巧”和“风格”作为炫耀,故功夫在“法外”。此类作品使人“陶醉”而不是“明白”。画家要的是观者的心灵“回应”,而不是教会其某种“知识”。
三、“悟性”——顾名思义,这类作品出自作者的“心灵感悟”。带有“神圣”性,给人“敬畏”感。它排除“客观真实”,而由画家的“心智”来完成。这类艺术家有“超凡脱俗” 的 一面,生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非凡的智性 和“天马行空”的想象,使其作品“独上高楼”, 非一般“事务主义”画家所能为之。这类作品给人提供的是“心灵鸡汤”,“人格魅力”是其本质特征。以法国柯罗和中国黄宾虹为例:哪怕黄宾虹反复画他那“一面山”,柯罗天天画他那“几棵树”,画出来的都是“杰作”!他们仿佛生来就只会画“杰作”而不会画别的。这证明:好的艺术家就好比一座金矿,出来的全是金子,闪光的是他独具的“悟性”!
此谓“艺之三品”——三种“境界”,三样“标准”。当然,这三种因素,在艺术作品中并非截然可分。如何去鉴别和界定,还得靠艺术眼光。——“才学”和“修养”,才是起决定作用的。
———张应中.2013.11.09.长沙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