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古人如何制玉

古人与古玉


玉石爱好者与一件好的玉雕作品结缘,却难以想象它从被发掘到设计到雕琢到打磨到成品的过程花费多少的心思!


时代的进步,为玉雕注入新鲜的活力,如创新的玉雕风格与雕刻机器。玉雕工作者通常以机器为辅,对璞玉进行细致雕琢,用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去完成一件玉雕作品。


都知道,“玉”已有八千年的历史,它与中华传统文化难以分割,溶在中国人的骨髓里。无论你是古玉爱好收藏者,还是古玉研究人员,甚或是在博物馆里观赏过古玉,一定会对古人的智慧、工艺大加赞叹。


而视频中展示了古人在没有先进机器可以运用情况下的治玉过程,下面通过图片更深刻的感受古人与玉器的结合!


捣沙研浆图

过去制玉的砣,本身的硬度不足以琢磨掉玉的一部分。它是靠着在砣与玉之间的沙,一点一点地磨掉玉石的某部分。琢玉用的沙是从天然沙中淘出的,分红沙、黑沙、黄沙、黑沙硬度最高,可以达到8-9度。捣沙、研浆是把琢磨用的沙加工到要求的精细程度。把捣制研好的沙,放到器皿中沉淀,沉淀过程中,精细自然分层。


开玉图

把大块的玉石分解,要用类似于锯的工具。过去多用竹板弯成弓形,又称弓子。图中画的更像锯。开玉的弓弦是铁丝制成的,几根铁丝拧成麻花股。开玉时在弦上加解玉沙,并不断加水,慢慢把玉材“磨”开。


扎砣图

琢磨玉的轮子叫“砣”,扎砣的主要作用相当于“切”。把玉材切开,或切掉部分,大材要用大弓,小材用小弓,更小的或部分的就用扎砣。


冲砣图

冲砣是粗磨,相当于做胚。


磨砣图

相对冲砣来说是进一步加工,在胚的基础上磨出细节。


掏堂图

掏堂即掏膛儿。如鼻烟壶、瓶、碗、笔筒、杯等玉器,都要掏膛儿。要在玉器上先钻出一个眼,然后用特别的砣一点一点地把内部的玉磨掉。


上花图

在磨好的器物上,琢磨出各种花纹。从图中可发看到,上花用的砣,更小,型号也更多。


打钻图

打钻是用一个管状磨具,在玉器上钻出圆圈状的沟槽。钻到一定深度,把中心的圆柱打掉,即可掏膛儿。图中还有个细节,即在横杆上挂了一个重物,以增加向下的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透花图

即做浮雕、镂空。


大眼图

在玉器上磨出一个眼儿。


木砣图

木砣是磨光的砣,一般是用葫芦瓤作的。


皮砣图

皮砣是牛皮制成的,是玉器的最后工序抛光上亮用的。


欢迎在文末留下您的雅论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的话,请点击收藏哦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