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又是一年端午时。
节日,
除了那些共性,
也讲求着特定的仪式感。
逢着过节,
大概首先想到的,
都是家乡的旧俗。
谈到端午,便绕不开粽子。
一些年轻的朋友喜欢把端午戏称为『粽子节』,不论咸甜,糯米加上淡淡苇叶的清香,就是旧时光里的古早风味。千年传承下来的味道,简单,却永恒。
除了粽子,艾草也是端午的主角。
每年这个时候,菜市场就会应季出现卖艾草的摊贩。走在街头,也总会看到一些上了年纪的爷叔阿姨,夹着一捆艾草,在身旁走过,也飘过一股浓烈深沉的草香。
除了日常艾灸之用,艾草似乎有着天生的『神力』。
清明时便开始以艾避邪正氣,到了这个时节,又开始用它来除虫除秽。或悬挂门前,或煮水洗澡,更或做成香包,既随身装饰,又熨帖心灵。
旧时每逢端午,母亲都会赶早用艾叶跟独头蒜煮上些鸡蛋,被染成黄绿的鸡蛋带着似有似无的艾草香,自然也『沾』上了神力,别有风味,据说食之可避『五毒』。
古诗里有讲『五色新丝缠角粽』,但其实更多的是『细缠五色臂丝长』。以前常常看到有小孩子手腕上缠着五色线,暗含五行,避瘟祛疾,蛇蝎毒虫不可近身。
这么个小东西,又特别有讲究,戴的时候不能言语,到六月六,才可摘下,又必须要扔到河中,才意味着送灾成功。
农村长大的孩子『五毒』常见,那时见了这些『毒物』也并不怎么害怕,倒是有着不少上山捉蝎子蜈蚣,敲打癞蛤蟆,看壁虎断尾的童趣。
真正害怕的,大概只有蛇。旧时人们相信雄黄可以驱蛇,饮雄黄酒便也成了习俗。
端午在一些地方也有『请钟馗』的习俗,家乡灵璧恰以画钟馗闻名,『画轴为斧降妖魔,菖蒲作剑祛邪浊』。
最后送上钟馗一幅,祝朋友们端午安康,福在眼前……
端午安康
◇◈◆
\\
有关知弥
1979年10月生于安徽,自幼习画,喜诗词。2003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当代水墨艺术家,现居上海。“活在当下,画在当下”。他已经把画画当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像是一顿饭、一壶茶一样,随意自然。笔墨纸砚,方寸之间,成就他的小天地。他的画作“生活”、“喜悦”、“温暖”。线条、光影、墨色都有着莫名的让人感动的力量。现出版有《知弥先生心画》、《常相知》、《君自故乡来》等画集,《周作人文集》、《朱光潜书系》、《美丽诗经》、《上海小吃指南》、《山野清风与明月》、《幸福就是一家人共度三餐四季》等插图绘本。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发布
图文由知弥的生活美学提供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