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藏品赏析丨顾正谊《仿黄公望天池石壁图卷》


    广州艺术博物院古代书画藏品丰富,精品荟萃。今天小编给各位隆重推介当中分量十足的清宫旧物——顾正谊《仿黄公望天池石壁图卷》



•  【明】顾正谊  仿黄公望天池石壁图  


请把手机向右旋转观看

纸本设色

1596年作

23.2×359.4cm



•  作品赏析  


        此图为存世的顾正谊代表作之一,被《石渠宝笈续编》、《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著录,有清乾隆、嘉庆、宣统的鉴藏印,为本院藏品中稀见的清宫旧物。经由谢稚柳、启功等诸位先生组成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鉴定为真迹,被收入《中国古代书画图目》。


        顾正谊(活跃于16世纪),字仲方,号亭林,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擅画山水,师法黄公望。与同时代画家宋旭、孙克弘等多有往还。晚年笔墨尤为精进,山多作方顶,少画林树,自然幽秀,苍古浑厚,自成一家,开“华亭派”(“松江派”的支流)之先河,对董其昌也产生一定影响。


        此图描绘的是苏州城西吴县境内的一处名胜——天池山其峰巅怪石矗立,半山坳中积有一泓碧水,因此得名“天池山”。画卷中,群峰林立,山势连绵跌宕,山形错落多姿,山间林木幽密,平湖、溪涧环绕山麓,景随人移,天池石壁的秀美姿态渐次展开,村落民舍零星半隐于山林之间,呈现出一派恬淡幽静的景象。


        画题中所称之“仿黄公望”,并不见于图中顾正谊所题款识,而是来自卷后“松江派”画家陈继儒(1558—1639)题跋中“此卷仿大痴《天池石壁》”之语(“大痴”为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别号)。陈继儒在题跋中盛赞顾正谊画风苍古秀润,可与同时代的名画家莫是龙(1537—1587)相抗衡。如果顾正谊此图确为“仿大痴”之作,那么被“仿”对象极有可能就是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黄公望《天池石壁图》。但古人对于绘画的“仿”,不一定如今人所理解的“模仿”,也许只是指获得被“仿”对象的某种启迪或借鉴而已。正如黄公望的《天池石壁图》为竖式挂轴,以鸟瞰俯视的角度进行构图,布景繁密而笔墨洗练,以披麻皴表现天池石壁雄峻秀美之姿;而顾正谊此作却改轴为卷,虽然也采用披麻皴,但比黄公望之作更为强调用笔的硬拙俊朗,也更加凸显山石的棱角结构,故虽宗黄公望而不乏自家面貌。这也正是陈继儒题跋中所说的“绝去画史甜俗之病”之意。在题跋最末,陈继儒用了一个典故:卫夫人流泪感慨,自己的声名将来必为从其学书法的王羲之所掩盖。顾正谊虽宗黄公望,但若黄公望见到他的作品,也会有与卫夫人一样的感慨。可见陈继儒对顾正谊之推崇。


释文:翁泽文

撰文:黎丽明

审校:翁泽文

编辑:志愿者赵钰燕

作者:广州艺术博物院gzam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