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关于“生而为艺术家,我很抱歉”的名词解释



杨卫著《一个人的出逃——谢德庆评传》,即将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关于“生而为艺术家,我很抱歉”的名词解释


文/杨卫

 

姚刚兄让我主持一期他主编的《大宋周刊》,给出的题目是“生而为艺术家,我很抱歉”。这个句子转自日本诗人寺内寿太郎的名言“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表面上看,带有一种妥协的意味,但实际上非常“拧巴”。我觉得将这个“拧巴”的意象用在艺术家身上,尤为贴切。因为艺术家本身就是社会的“另类”,甚至是人群中的“敌人”。

 

法国诗人马拉美说过:“当一个艺术家,意味着对社会罢工”。这是艺术家的自由天性使然。社会需要稳定,需要组织,需要结构,而艺术家则要的是人性解放,思想自由。这形成了一种难以调和的矛盾,也正是艺术从禁锢的现实中疏离出来,形成精神空间,产生视觉张力的关键所在。

 

艺术史上,几乎每一次视觉革命,都是艺术家反叛既定标准的结果。有时,不只是反叛艺术的标准,也是对某种社会形态的超越。比如“印象派”诞生于工业革命之后,以回归乡村,探寻自然的奥妙为宗旨,恰恰是对巴黎城市生活的背叛;比如“波普艺术”兴起于消费社会,以流行文化元素为语符,也是对消费社会的一种“反讽摹仿”……

 

 回到中国的语境,从“星星画会”到“圆明园画家村”,再到“宋庄艺术家群落”,无不是艺术家打破艺术标准,逸出社会规范,去争取个性的解放,争取表达的自由。由此,形成一股文化潜流,也使我们这个存在的现实空间,变得丰富而多样,复杂而富有层次。

 

一个正常的社会,一定是开放包容的社会,除了和声,也一定要有变奏。那样才有动感,才有起伏,才有活力。而艺术家的存在,恰恰是或高或低的变奏。所以,生而为艺术家,其实,根本用不着抱歉!

 

 

2020.7.6于通州

 


作者:当代艺术_杨卫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