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书林画语——马书林中国画作品展(上海)前言

  马书林,一位在中国戏曲人物画领域独树一帜的艺术家,一位在美术学院与美术馆场域奋力良久的艺术管理者,一位至真至性地感怀着艺术理想、实践着绘画转型的思考者。

  丰富的生活阅历与绘画实践成就了马书林艺术的高峰:工笔花鸟的精湛用笔使其崭露头角,而后以写意戏曲人物画蜚声画坛。尤其是,马书林在工笔花鸟的背景之中添入写意的方法,又于写意戏曲人物画里显现着工笔之力。先工后写、由收而放,这收放自如的修养与夸张、简约、凝练、鲜活的风格相得益彰,并突破了传统戏曲题材的程式化构成,以大尺幅、大场面、大格局的样式改变了原有的墨戏小品之趣味,以繁复笔触与墨色交融的方法结合了传统戏曲人物、民间美术造型、现代构成主义的优势,以丰富的笔墨塑造酣畅的气象、用夸张的造型书写朴素的自然,并以去叙事性手法实践着戏曲人物画在观看方式与表现方式上的当代转型。正如林木所言:“马书林作品完全突破了‘戏曲人物’文人墨戏小品的套路,又在文人笔墨的基础上把戏曲画科的多种特征作了极致化的发挥,使戏曲人物得以在一个全新的格局上重新发展。”

  最为重要的是,马书林多年接受西方绘画观念的熏陶,又长期从事美术教育、美术馆展览的工作,深刻意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已不仅仅在于绘画技法本身,而将是一场视觉方式上的转型。他汲取京剧艺术中的诸多不同信息片段,或程式,或姿态,或场景,或观念,演绎成一个个具体画面的形式构成、一幅幅大写符号的观念合成,使得画者与观者找到了不同以往的通路。这是京剧,又不仅仅是京剧;这是绘画,又不仅仅是绘画。他以独立的形式语言,构成了独立的视觉维度。

  今日,邀请“书林画语:马书林中国画作品展”于上海美术馆展出,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等多家机构之长,不仅为研究当代中国画系列专项提供了一个典型性案例,而且在全球化的语境里,在中国画面临转型的今天,马书林艺术的独特创造能力,将激发我们重新审视日益更新的视觉方式,重新思考在特定场域中绘画编织出的全新的集体记忆与时代定格。

  是为前言。

2012年8月31日

方增先

上海美术馆馆长

作者:方增先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