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从景德镇窑不产米黄釉,到今天种种学术研究证实,宋朝,景德镇不止青白瓷,还有米黄釉瓷。7月2日上午,“彝鼎留芳——宋元时期景德镇米黄釉器物特展”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展出。散落在各地的米黄釉瓷在此团聚,穿越了沧桑,150件(套)米黄釉不仅向世人展示它们的绝代芳华,还以有力的实证,表明它们产自景德镇。
米黄釉与景德镇
综观有文字记载的中国陶瓷史,鲜少有专家学者将米黄釉的产地归于景德镇。直到2012年春节前,湖田窑居民区房基改造,出土一批米黄釉瓷器标本,幸为景德镇本地高校学术机构所藏,这是目前国内外所见宋元时期米黄釉瓷器水平最佳,品质最好,器型最为丰富的实物资料,可谓空前绝后,其中出土与故宫博物院所藏的【米黄釉云麓款双兽耳瓶】大小相近的一件,可证故宫博物馆所藏古物正是来自湖田窑。近年湖田窑考古和落马桥发掘亦有同类发现,可见景德镇有多处烧造米黄釉瓷器之窑场。
2015年、2018年在浙江湖州凡石桥遗址出土的一批宋元米黄釉瓷器,与景德镇窑址发现资料相互印证。亦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产地与消费地的重要历史联系。
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曹建文采访时说:米黄釉瓷器,长期以来在学术界和收藏界被认为是吉州白和福建漳州窑的产品,近年来随着考古出土的资料以及文献和科技检测报告分析均证明它们是景德镇窑的南宋产品,其窑址主要分布在湖田窑和老城区的镇窑。宋元米黄釉是景德镇窑继青白瓷之后又一重要的瓷器品种,其特征除宋元时代外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釉面密集开片,二是釉色米黄,三是造型以各种礼器、祭器的瓶炉为多。
曹建文结合青白瓷的器型特点,认为,本次展览中多件高达六、七十厘米的米黄釉瓶、炉,在工艺上有很大的进步,应该使用了二元配方,同时在烧成气氛上从还原焰转变为氧化焰。“否则大件瓷器不可能烧造成功。我认为这是景德镇陶瓷工艺史上的一次革命。一直以来我们都认识二元配方出现在元代,其实在宋代就有了。这次展览无论是从学术上还是在陶瓷史上对景德镇非常重要,恢复了历史原貌,尤其是在陶瓷工艺史上具有重要的革命意义。”
米黄釉与宋朝美学
众所周知,宋朝的美学,曾经领先世界一千年。宋朝人对美的追求,不仅是一曲浪漫的宋词,更是一种生活风尚:追求雅致,讲究品质。彼时,焚香与烹茶、插花、挂画并列为文人四艺。在此影响下,摹古之风日盛,烧造瓷质摹古鼎彝的礼器,成为宋代文人士大夫一直醉心的追求,景德镇工匠把握住这一契机,精心烧造,以迎合市场所需,展览现场展出的这批米黄釉瓷器正是此番摹古思潮下的产物,其中以炉、鼎、尊、觚、瓶类为主,品质之精,令人叹为观止。
借助幽微的灯光,细赏那一件件或玲珑小巧的精美小炉、或刻有精致图案的觚瓶、鼎,还有各种碗碟,瓷片,这些难得一见的米黄釉器物皆釉面肥润,气息古雅。它们是风雅时代的重要载体,映射着庙堂之上的庆典祭礼,润泽着江湖之远普通百姓的生活。
策展人黄清华介绍,本次展览得到了国内很多学者的支持,在藏品方面江西省博物馆、宜春市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和景德镇考古研究所都给予了帮助。尤其是浙江湖州凡石桥遗址出土的51件重要的米黄釉器物都悉数参与了本次展览,感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湖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本次展览还得到了海内外收藏家的支持,为我们探索官方博物馆和私人藏家互动提供了非常好的尝试。本次展品品质高,学识性强,是共同推动的一个结果。
据悉,本次展览由景德镇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和湖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湖州市文化保护管理所、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局、景德镇唐英学社承办。展览持续至8月17日。8月中旬还将举办宋元米黄釉瓷器学术研讨会。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