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新浪潮 THE NEW WAVE | 张永瑞作品




新浪潮!
THE NEW WAVE
年度海归艺术家个案全纪录

“海归”艺术家是中国当代艺术中的重要群体,在中国艺术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海归”艺术家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00年以来,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大,“海归”艺术家,已经从少数个案逐渐成为一个规模不断扩大的独特艺术群体。
 
他们往往有着更为开阔的国际视野,更为开放的艺术语言表达和更为系统化的对二十世纪以来世界艺术发展潮流和现象的认知。当他们学成回国,与国内文化界、艺术界产生交际时,二者间势必产生碰撞与对话,这也会对中国当代艺术产生强烈的震动,释放出巨大的创造活力,甚至影响当代艺术未来的发展走向。
 
为了相对完整的勾勒出新一代“海归”艺术家们的整体面貌,全面了解他们今天的生活状态、艺术观念与作品面貌,让他们的艺术更加为国内所了解和熟知,《库艺术》现推出全新策划:“新浪潮——年度海归艺术家个案全纪录”,首度汇聚新一代海归艺术家们集体发声,讲出他们自己的艺术故事,生活中的甜酸苦辣,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一独特艺术群体的价值取向与艺术追求,并展示他们的艺术探索和成就。这也将会成为我们观察中国当代艺术未来走向的重要指标。



张 永 瑞

ZHANG YONG RUI


2005-2009年就读于天津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获学士学位;2015-2018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18年-至今就读于澳门科技大学美术实践与理论创作专业,博士学位在读。现居澳门。






艺术家自述


在网络繁荣时代,人们大部分从线上获取信息,尤其是b2c的高度发展,正如居伊·德波所言的景观社会一样,人们满足于物质假象并且在各种大数据算法加持下,更加加深了人们的执念从而变得更加极端。这使得大部分网络用户从某种意义上由于获得极大的话语权(每个人都能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随意贬低其他想法),造成事实上的网络阶级的诞生。


无论是班克西在拍卖会上完成的历史性的摧毁绘画还是2019年末的迈阿密巴塞尔展会上的香蕉-胶带作品,这些作品的名声大噪,都是这一阶级发出了自己对于艺术趣味的质疑。那么以往通过学院、画廊、政府与艺术家所建立的精英艺术审美取向,就越来越受到极大的挑战。

这种挑战,是作为新兴阶级发出的呐喊,他们需要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代表他们的审美方向,但是又因为这一阶级的极端复杂性(任何人可以连接到网络均属于这一阶级),又使得新的艺术形式注定不会以整齐划一的方式出现。那么这种既复杂又矛盾的议题,就变得富有研究意义。

所以我的创作在个体作为这个网络阶级的一份子,如何在现有条件下与之和睦相处并表达出自己的呼声。以非具象为手段,随着每日生活的不断变化而不带目的性的即兴创作变成了一种反抗的形式而在绘画中有所体现。可以使创作之前有所感悟的故事,也可以是创作当中听到看到的信息,又或者是创作结束后接触到的其他事物,都会对作品本身产生极大影响,这些影响的综合体就是作品所呈现出来的非固定性叙述模式,即为网络时代我作为艺术个体所给出的回答。


张永瑞作品

《无题》50cm x 150cm 油画、丙烯、木框 2018


《无题》140cm x 180cm 油画、丙烯、银箔、网 2018


《无题》150cm x 150cm 油画、丙烯、刷子 2018


《初心》160cm x 210cm 油画、树叶、树脂 2019


《粉色inc》180cm x 150cm 油画、银箔 2018
 

《路在何方》180cm x 220cm 油画、丙烯、羽绒服、杂志单页 2018


《无题》200cm x 200cm 油画、丙烯、尼龙裤子、包装袋、木炭条 2018
 

《无题》320cm x 184cm 油画、丙烯、树脂、木条 2018


《青绿山水未有时》330cm x 180cm 油画、木质内框 2019


《无题》330cm x 180cm 油画、丙烯 2020


《无题》30cm x 40cm 油画、丙烯 2020


《风吹浪麦》30cm x 40cm 油画、丙烯、树脂 2020


《媒体时代的网红20年》30cm x 40cm 油画、丙烯、水性材料 2020


新浪潮 · 张永瑞专访

Q:当时你为何选择了后来留学的目的地国家?

A: 机会来了,就去了。
 
Q:现在看来,出国留学对你的艺术之路意味着什么?

A: 也许是职业生涯的另一端开始。因为当时在原来的工作我能够看到的职业天花板就在那里,不留学就意味着刚有起色的艺术道路的结束。


外出采风 澳門 2018

 

Q:就自身经验而言,如何看待中、西方在艺术观念、艺术教育上的普遍差别?

A: 我认为当代艺术的最佳状态就是不断的自我反省,在自省中找到个人的位置。中、西方艺术观念、艺术教育上的普遍差异是既成事实,因为本身的文化语境与底层逻辑就完全不同,纠结与某一种利与弊,优与劣的意义反而不如去研究背后的逻辑。

 

我有一个疑惑一直无法得到解答,曾经不管是画展、会议还是个人场合,都对于成名的艺术家问过一个问题,中国的传统究竟是什么?他们的回答各有理解,但是总感觉大家对于我们自身的理解还是不足。也许能亲身经历与比较之后,才能有个更清醒的认知吧,希望如此。



群展布展中 澳门 2018


 
Q:能否说出一个在留学期间对你影响最大的老师、艺术家或展览的名字,为什么?

A: 在偶然的机会,在“永利艺赏——人间乐园”展览中遇到雷菲克·阿娜多尔(Refik Anadol)的作品,他是通过数据可视化的方式把原本对于大部分人毫无意义的数字转化成美轮美奂的图像信息。

 

他的作品好像解答了我对于架上绘画当代性的疑惑,或者说这是其中一种解决方案。那是因为,对于以往的艺术创作来讲基本是无法超脱于所在时代背景影响的,就比如我认为的印象派之所以发生了那样的革命,与照相机技术的广泛使用有极大关联,文人画的长盛不衰与中国封建王朝士大夫阶层的权利息息相关。那么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的特征,在架上绘画当中如何体现变成了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也从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我转向当前的研究方向,数据化媒介时代的架上绘画。


Q:你目前的艺术语言、方法论和观念是从何时开始萌芽,并一步步发展出的?

A: 目前的绘画语言探索大概是从读研遇到袁佐老师开始,由描摹对象转向面对自我的过程。在绘画当中,从不断地自我怀疑到底架上绘画在如今视觉爆炸的情况下其边界还能否拓宽,以及这个数字时代对于我们到底还能意味着什么。通过最近几年开始逐步扩大自我对于绘画的认知,对于画面真实的想法也从经典的真实,过渡到自我的真实,最后到他者群体的真实,对于数据的分析所表现出来的是作为一个群体对于当下时代的态度,而我的任务就是如何用更加恰当合理的方式表达出来。现在的创作基本上分成两种状态,一种是更自我的个人意识表达,不想借助某种现实图像而是完全随心的去展现混沌的自我状态。另一种是借助对于某一种主题的图片数据进行转译,产生的相对客观的体现群体意识的绘画,会反应一些时代的共性特征,也是我目前研究的重点。



观看展览 深圳 2019年

 
Q:在国外的求学和生活中,无时无刻不面临着文化间的差异与沟通,目前你对于东、西文化差异与沟通互译的可能抱有何种态度?
 
 A: 东西互娱的时代,又泾渭分明的期待着闯入对方领地。也许更加差异化、本地化的故事更能以特立独行者的态度进入他人的视野中,就像曾经浮世绘令欧洲人疯狂的样子,千里迢迢去往非洲寻找灵感的高更。对于这种既成事实,我还在寻找着自我的位置,无论是我的绘画还是我的艺术都是如此。
 
Q:从文化取向、艺术类别和审美习惯等各方面,中国与西方相比在大环境上仍有很大不同,你是否有回国打算?是否准备对自己的艺术道路做出调整?
 
A: 这个问题对于我而言是多余的,因为我在澳门。步行过了海关就是祖国,这种千丝万缕的联系相比其他艺术家更加强烈,肯定是回国的。不过鉴于澳门与葡萄牙语国家联系的紧密性,也许将来有条件的话,还希望去那边感受一下。


于澳门 2019年


Q:说说你对自己未来艺术发展方向和职业选择的愿景?

A: 目前正在做的是基于数据的绘画探索,这是作为“传统手艺人”对于大数据时代的回应。将来想找另一些有相关学科背景的人一起合作。

 



新浪潮!
THE NEW WAVE
年度海归艺术家个案全纪录
 现公开征稿 

近年来,随着海外艺术家数量的不断增加,这一群体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独特艺术现象。他们在汲取国际前沿艺术观念和语言表达的同时,也不断将新鲜的思想和理念带回国内,给国内艺术界以启示甚至冲击。另一方面,看似独立、分散的海外艺术家们,在知识结构、价值判断和艺术表达等诸多方面显然具有某些共通特征。
 
《库艺术》“2020年度艺术人物”专刊推出特别板块:“新浪潮——年度海归艺术家个案全纪录”,首度呈现新一代“海归艺术家”们的重要艺术成就,深度探讨他们的艺术实践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未来影响;从中挖掘和推荐优秀艺术家个案,搭建起海归艺术家与国内学术界、画廊机构、批评家、策展人之间对话交流的有效平台。这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媒体首次对新一代海归艺术家进行大规模的个案梳理与解析。
 
传播渠道:
1.网络方式
于《库艺术》公众号(大众聚合媒体平台,今日头条,看点快报,腾讯新闻,雅昌艺术头条,zaker,flipboard,搜狐文化等平台)独家全面详细呈现你的个案内容并邀资深编辑进行访谈。
 
2.文献出版方式
本特别计划的举办正值《库艺术》年度特刊“2020年度艺术人物”出版之际,这也是《库艺术》最具学术指标性和业界关注度的权威品牌,我们将此计划精要内容在本刊中专门设立针对海归艺术家推荐板块,进行特别呈现。

所需提交资料:

·个人生活与创作实践的手稿、笔记或文章;

·个人形象与创作中的照片(1-2 张);

·2020年新作及代表作(8-10 张);

·最新简历与联系方式(微信与手机号)。


投稿方式:

将以上资料发送邮箱:kuart@126.com

咨询微信:kuyishu001

联系电话:010-84786155



作者:库艺术KUART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东方根性的当代生长》当代艺术系列丛书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