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文人爱竹子,也爱它处在这世间的姿态。😊
元代画家李衎著有《竹谱》一书,是他生平画竹经验的总结,对不同地区各类竹的形色情状记述详细,对各类竹的各种画法也有详尽论述,是学习画竹者的津梁。
■
李衎(1245-1320),字仲宾,号息斋道人,蓟丘(今北京)人。官至吏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土,封蓟国公,谥文简。元代最为著名的画竹名家之一。
李衎一生热衷于画竹,但他并不是一味追求笔墨的趣味;而是行程万余里,遍访竹乡,认真观察、细致表现竹子的生长规律和形态特征,还著有《竹谱详录》一书。李衎的这种严谨的创作态度,在“逸笔草草”的文人画大盛的元代画坛是难能可贵的。
李衎的《纡竹图》作于元大德九年(1305)。画的右上角有李衎自题的行书“纡竹图第一”;左上角是李衎在作画十三年之后(1318年)自题的大段文字。
《纡竹图》中“纡竹图第一”
李衎的《纡竹图》具有特别的文人情思,这从作者自题的大段款识中可见一斑:纡竹虽然“横遭屈抑”、“萧条寂寞”,但是它的“霜筠雪色、劲节虚心”“固不少衰也”;纡竹“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有大丈夫之操;富贵不骄,厄穷不悯,有古君子之风”……这一株虽然被扭曲,但仍然生气勃勃的竹子,象征着李衎所崇尚的儒家道德意义。
《纡竹图》中作者自题的大段款识
《纡竹图》又是极为精美的图画。画中竹子的枝叶均用双钩画法,下笔劲利,繁而不乱,层次井然。竹子的躯干因屈抑而纡曲的状态被描绘得十分准确。竹枝前后交错,竹叶疏密重叠,造成了画面的丰富性。其设色亦是功力超凡:竹叶的阴阳向背分别施以不同层次的石绿、汁绿,并在叶尖处略施淡褚、粉白,其色调清新高洁、清雅怡人,竹子的“霜筠雪色”可谓跃然画上。
《纡竹图》既是李衎存世画迹中的极精之品,也是元人画竹中不可多得的精美之作。该画将文人画的哲学、文学情思、写实技巧完美地结合起来,别开生面。
“它有节,它含笑”
🎋😊
- THE END -
素材来源 / 陈滢(广州艺术博物院原副院长、研究员)
编辑 / 李偲毓
审核 / 邹杰杰
审定 / 冯清源
作者:广州艺术博物院gzam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