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吕凤子《破山宋梅图》

2015-02-27 09:17

2015-02-27 09:17:32来源:收藏快报作者:王厚宇 刘振永

吕凤子《破山宋梅》
吕凤子《破山宋梅》

江苏省淮安博物馆收藏的这幅作品(见图),从表面看像是一幅文人墨戏画,实际上则是一幅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画图。所写破山宋梅,乃江南古卉名木,生长于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麓之破山寺内,相传为宋人所植。自古以来,该梅枝繁叶茂,生意盎然,每逢寒冬时节,朵朵梅花迎风绽放,花香四溢,天南地北的人士都来观赏,为古城常熟的名胜之一。惜因日寇侵华,常熟沦陷。于1939年12月轰然倒塌,枯萎死去,表现了洁身自傲和不与侵略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草木有情,何况人乎?是时,该梅在沦陷区死亡的消息不迳而走,迅速传播到大江南北,人们无不为之痛惜,并赋予一些神话因素。此时此地,辗转来到大后方重庆的画家吕凤子得知后悲愤异常,奋而为该梅造像,创作了数幅有关该梅的图画,如《虞山宋梅图》、《悼念宋梅图》、《破山宋梅图》等。此图便是《破山宋梅图》。

《破山宋梅图》,纵65厘米、横45厘米,纸本。此图布局豪迈奇崛,气象峥嵘而卓然独立。上写一株古梅不畏严寒傲然屹立,稳健深沉,格调高古。它饱经风霜,盘根错节,根系粗壮状如钩爪,扎根中华,根基深厚。它虬枝枯干,瘤节斑斑,枯木、断口、树洞比比皆是,表明该梅曾屡遭摧残,饱受斧柯之苦。但苍老遒劲,风骨凛然,蕴藏着一种不可屈服的力量,表现了刚正不阿的品德。虽是千年古树,但铁干虬身,枝条柔韧,纵横穿插,气势非凡,表现了顽强坚韧的品德。其身蜿蜒蟠曲似龙蛇,或直立挺拔,或弯曲偃伏,苍老遒劲,古韵浓郁。其枝似鹿角,似蟹爪,但柔嫩有生气,遒枝劲节,俏利潇洒,有生机盎然之姿。枝头梅花则千花万蕊,清冷出世,或含苞,或绽放,碎玉凌空,清香四溢,体现了孤傲出奇的意韵,使人感受到古梅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但就是这株充满生命活力的千年梅树,却在日军摧残下,枯萎死去。从而反映出日寇侵华之罪行,及其对中华名胜风物之破坏,传达出一种沉穆、凝重、悲愤而又顽强不屈的抗争力。

从技法上讲,此图构图别致,所写不是折枝梅花,而是整株梅树,具有一种既苍劲挺拔又独立不移的稳定感,极富视觉张力。在笔墨上讲,此图以钟鼎之笔入画,用笔遒劲朴拙,飞动迅疾,笔底充满金石之气,纵横捭阖,雄浑磊落;用墨浑厚古朴,酣畅淋漓,笔墨苍古。图中根部裸露而无土,这是仿效元人郑思肖画兰不着土的春秋笔法,以暗示土地为日寇所夺。图中枝干采用双勾技法,皴以重墨、花青、浅赭,笔墨之中略呈飞白,使之苍皮藓斑,苍老古拙。图中梅花采用简洁的双勾圈点,然后再点葩、剔须。千斛万蕊,冰花绽放,展现出奇逸冷艳的姿色,仿佛在寒气中喷出冷香,使人想起“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的诗句。整个画面气势雄健,苍劲奇崛,歌颂了宋梅之高风亮节,给人以极大的鼓舞和艺术享受。最后,画家在图上题款数行,墨色凝重,收住阵脚。其题款是用作者自创的“凤体书”书之,笔力强悍,沉雄苍劲,线如老藤屈曲,怪异而涩拙。其款曰:“偶忆破山宋梅。癸未寄贻伯璞先生,凤先生,辟山。”下钤“凤先生”白文印。此“癸未”是1943年,“伯璞”即著名书画收藏家徐伯璞;此“辟山”为重庆近郊的璧山县,时画家在此主持国立艺专和正则蜀校。是时吕氏已流亡至重庆数年,他在战乱中写此作品,一是控诉日寇侵略者的罪行,弘扬宋梅的爱国精神,同时也深深怀念家乡风物,对此魂牵梦萦。

吕凤子(1885—1959),江苏丹阳人,原名濬,号凤子,江南凤、凤先生;擅长人物和书法;曾任上海美专教授兼教务主任、丹阳正则女子职业学校高级绘画科主任、南京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国画组教授、私立正则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国立艺专校长等职,一生培育过大量人才,现代画家刘海粟、徐悲鸿、吴冠中、李可染等都曾向其学习过书画。在中国画领域,他以“罗汉、仕女、凤体书”三绝驰名画坛,是20世纪江苏四大画家之一,有“东方米开朗基罗”之誉。

来源:99艺术收藏-收藏指南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