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3-03 15:52
展览时间:
2015-03-06~2015-04-18
开幕时间:
2015年3月6日 18:00
展览城市:
上海
展览地址:
柯恩画廊
参展人员:
陈彧君
展览介绍:
上海柯恩画廊荣幸推出《陈彧君:第二道门》,这是艺术家在柯恩画廊的首次个展。本展包括最新创作的绘画和拼贴作品,它们将展于一件完全改变画廊内部结构并且囊括艺术家迄今为止的多个项目的大型装置作品内。展览将在3月6日开幕,并持续至4月18号。开幕酒会设于3月6日星期五晚六到八点。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陈彧君的创作致力于展现内在自我与外部影响之间的冲突。他试图检视当代亚洲国家中的个体在全球化和其日益形成的文化立场的影响下所面对的支离破碎并且一直变化的身份问题,其最为广为人知的作品是始于2010年的《临时家庭》系列。成长于福建莆田的陈彧君对他的祖父辈所经历的身份转换的问题很感兴趣。那一代人为改善生存状况而移居南洋,当地文化和自身的传统习俗间的冲突令他们不断的改变自己以适应各个看似全新的环境;而他们在晚年带着自己新建立的身份回归已物是人非的家乡时,又要再次面对两者在相互适应的过程中的种种议题。这种体验对于陈彧君的同代人来说更为熟悉,由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令他们更早的接触到了多种文化和新的概念。他认为对于当代亚洲的个体、地区以及国家来说,内在或者原先存在的系统和日益变化的现实之间的相互协商已经成为一种挑战和常态。他试图理解和审视其中所产生的挣扎,并在创作每件新作品的过程中建立内部秩序。
出自中国美术学院的综合艺术系的陈彧君对油画、拼贴以及装置等各种形式的媒介运用自如。《第二道门》展现了他的全部作品的丰富的多元性以及他的思维过程。本展的标题意指通向个人内在世界的隐秘入口。与设于立面的正门不同,对陈彧君来说第二道门是界定公共空间和私人领域的边界。他为此次展览特别制作的大型装置作品起始于由正门入口处升起的平台,并在上面安装木柱以及艺术家从上海各处被拆除或毁坏的老房子里收集的旧门, 由此而彻底改变了画廊内部空间的结构。陈彧君将他的绘画和拼贴作品嵌入这个装置作品之内,邀请观者亲身进入作品及其思维模式。这也是艺术家首次完全展开他的创作之维度和广度的展览。
《第二道门》是对陈彧君所探索的多种题材和风格的独特而个人化的概观。创作于2008年的拼贴作品《亚洲地境》的视觉变化丰富,给人以与壁毯类似的观感。它关注现代化的进程中亚洲各国的本土传统与西方文化的共存与相互融合。《临时建筑》这个系列中的作品则着重于表现中国当下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生态状况。在《临时建筑 No.131210 》(2013)一作中,陈彧君描绘了在开放的空间中被围栏所局限的树木,这一施工现场是很多城市里的常见场景。虽然艺术家采用的粗犷的笔触来体现其中的混乱之感,然而色彩的细微变化却反映了他对描绘的对象的体悟和情感。同一系列中的另一件作品《临时建筑No. 141211》(2014)向观者展现的是透过窗户所看到的来自艺术家童年时期的景象。对于特定的物品的描绘使艺术家得以捕捉他的种种回忆、感受和思考。这件作品也体现了陈彧君对于现在和过去的错综复杂的交集的持续探索。如他所言:“我一直试图通过描绘物品来保存我在某些特定的瞬间的感受和思想。最终定稿的画面表现的是我在作画的过程中所逐渐建立的内部秩序。”《错屋No.141211》(2014)中则以更为抽象的方式呈现了一个由多个空间交错而成的扭曲结构,进一步的模糊了想象与现实之间的界限。
陈彧君1976年生于福建省,1999年从中国美术学院的综合艺术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他曾参与2004年深圳何香凝美术馆举办的第二届新锐艺术家展,近年来其作品多次在重要的美术馆和艺术机构展出,包括2014年在雅加达的印尼国家美术馆举办的《镜影》;2013年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ON|OFF中国年轻艺术家的观念与实践》;以及2012年韩国光州美术馆的《Ctrl+N——非线性实践》。陈彧君与其兄艺术家陈彧凡合作的大型装置项目《木兰溪》分别于2011年和2012年在北京的Boers-Li画廊以及柏林的Zhong画廊展出。陈彧君现在工作生活于上海。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