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3-25 09:25
走进宗致远家中的工作室,一股浓郁的墨香扑面而来,让人立刻感受到知识分子的儒雅气息。高大的书柜排成一排,里面整齐地摆放着琳琅满目的书籍。笔者从中找出一本,翻开看到,书中是密密麻麻各种颜色的标注。看着这些略微泛黄的书籍,宗致远开心地笑了,这些书籍和文房四宝与他相伴数十年。如今,宗致远是一名大学教授。从多年前的青灯黄卷伴更长,到如今的功成名就,他从未停止过读书。可以说,宗致远是一位学者型的书法家。
中国汉字的发明创造是圣贤智慧的聚集,每一个汉字都包含着灵性。“敬惜字纸”是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的一种良好美德,代表着古人敬重文化的思想。宗致远爱写字,也爱研究字。他说:“在书法习字当中,了解汉字的来源非常重要。俗话说‘字字有来历’,只有将每一个字了解透彻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写出的字才有筋骨。”
“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阳气明则华壁立,阴气太则风神生,把笔抵锋,肇乎本性。”宗致远将儒、释、道哲学思辨融入书法创作当中,带思创作,用情书写,从线条的运动节律中流露出书写时的心境,顺锋逆锋尽显阴阳之道,能将人、气、字合一,想必是书法的最高境界。
《南齐书·文学传论》中说:“文章者,盖情性之风标,神明之律吕也,蕴思含毫,游心内运,放言落纸,气韵天成。”写文章者与习字者应是相同的。一个人的字蕴含着一种气韵,像一个人的“心电图”一样。宗致远坦言,在习字当中,他也曾有过迷茫之时,在摸索中不断前行,终于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找到了方向。
中国传统文化是相生相通的,中医讲究五行,书法渗透阴阳,儒墨道法蕴含哲学智慧,宗致远博采众长,将传统文化的精髓揉入书法当中,创造出的作品自然独具特色。
一个书法家必然是半个哲学家、半个国学家,只有心中有乾坤,才能下笔如有神。
提到做人,宗致远说,学书先学做人,其次掌握好技法,之后用文化充实内心,这样写出的字才显得厚重,有内涵。宗致远为人谦逊耿直,待人宽厚,性格温和,交谈时始终带着微笑。他常以笔名“省三”写文章,常常有人闻其名却不知“省三”原来就是宗致远。笔名源于孔子的教诲,而宗致远也常常三省己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南宋迁都造成古都汴梁的文化流失,但是,清末、民初时期,却是一个文化大繁荣的时期,我们现在的文化有很多源自当时的文化积淀,这种文化需要人去传承、支持。宗致远说:“作为一个古都开封人应该自觉将古人留下的文化加以传承并发扬光大。”说到这里,宗致远陷入沉思。笔者感觉他不仅是一位驰骋艺苑的书法家,更体现出“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志存高远的知识分子形象。
来源:华夏收藏网-名家动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