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3-26 00:00
Siobhán Hapaska: Intifada, 2014
同时,一些其他艺术展也在蓬勃发展着。在典型的半工业空间改造的生活工作空间中,在火炭和柴湾的艺术家飞地持续增长着,将许多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的上希望更新鲜东西的观众吸引到这些小型展会上。
另外,由市政府资助的,在北角举办的“Oi!on Oil Street” 也在香港巴塞尔艺术展期间呈现了两场专门展现新锐艺术家的展会。在香港仔区域,在重新改装过的灯饰厂内举行,“南岛艺术夜”(3月15日)在刺点画廊呈现了梁志和+黄志恒的后视肖像作品,在春天工坊(Spring Workshop),在作家-策展人李绮敏的召唤下,八位艺术家带来了作品,比如莫亚·戴维(Moyra Davey)拍摄的人们在地铁上写作的情景,还有李杰(Lee Kit)的墙上投影。
艺术空间(Para Site)由梁志和和黄志恒在1996年创立,是香港出名的由艺术家运营的空间之一,有着一长串知名总监的名单:Tobias Berger(2018年开幕的M+美术馆策展人之一),Alvaro Rodríguez Fominaya(古根海姆博物馆,纽约和毕尔巴鄂策展人),以及目前的总监,罗马尼亚批判家柯思敏·柯斯蒂纳斯(Cosmin Costinas)。组织舍弃了原先狭促的空间,来到了北角更大的空间内,并将以群展"A Hundred Years of Shame: Songs of Resistance and Scenarios for Chinese Nations"(百年耻辱:抵抗之歌和中国图景)(5月6日至10日)作为开幕展。展览汇聚17为艺术家来探索中国文化的身份认同,同时不落入民族主义复兴的窠臼之中。
关于这些波西米亚式真诚的坚持,有些事情是既值得敬佩又非常古怪的,尤其是考虑到欧洲艺术和古董博览会(TEFAF)新近发布的艺术市场报告。2014年,投入到艺术市场的支出增加了7%,达到了历史最高的550亿美元。当这不是最关键的事实。这才是:只有不到千分之五的艺术品占据了美元比例的48%。高端市场统治着一切。
(未完待续)
一个完美的香港巴赛尔艺术展 Pt. 1
来源:艺术眼新闻热点 作者:董锐蛟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