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鉴赏嘉靖时期古瓷,抓住这个重要特征

嘉靖、万历时期的官窑,由于制瓷原料日渐枯竭,已经不能和永乐至正德时的产品相比了,但这并没有阻碍制瓷业的进步,反而促使制瓷人在用料和装饰上更下工夫,以弥补原料缺少导致的瓷质上的不足。

明嘉靖黄地红彩缠枝莲纹葫芦瓶

当时 ,景德镇陶瓷业还出现了“官搭民烧”竞烧的局面,也就是说御窑厂常把宫廷的任务分派给民窑来完成,说明了当时的民窑在生产水平上有了突破性的进步,在制瓷质量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官搭民烧”成为嘉靖、万历时期官窑制瓷的特点。

明嘉靖 青花云龙纹盖罐

“嘉靖一朝的官窑瓷器烧造的数量,仅从有文字记载计算,已达近60万件,

再加上弘治以来的‘烧造未完者’30余万件,估计将在近百万件。”

如此众多的烧造任务,使得工匠在保证数量的同时就很难有多余的时间与精力在提高瓷器的质量上下功夫。

明嘉靖蓝釉留白龙纹爵杯

而且官窑也无法完成如此巨大的任务,只好把“钦限” 任务交给民窑完成,前所未有的巨大官窑瓷数量就不一定能保证质量,这也是瓷器质量不及早期的原因之一。

明嘉靖 五彩天马纹盖罐

胎质不够紧密、器型不够周正、用笔相对潦草、画面相对不够精致成为嘉靖、万历时期青花五彩瓷的特点。

这种种的不足显出的朴拙之气正好与粗朴的胎质相呼应,却也十分相宜,另有一番意趣。

在国内外的许多博物馆中,都可见到数量多、种类丰富的嘉靖万历五彩瓷传世作品。

明嘉靖青花仙人葫芦瓶  

“浓翠红艳”是嘉靖时期的重要特征

嘉靖、万历时期的青花五彩中青花已经不再占据主要地位,而是与釉上彩一样作为色的价值在一件瓷器中同等存在,在需要蓝色的地方则使用青花,在需要红、黄、绿等颜色的时候则使用釉上彩,彩绘不再受轮廓线的限制,而是自行设计图案并根据纹样颜色进行彩绘。釉上彩绘的比例占主要地位,多于成化斗彩中釉上彩的比例。

明 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

人们对五彩色彩的认识和偏好使得五彩瓷在当时得以流行,嘉靖时期的五彩瓷既不同于明成化时期的斗彩瓷,那样追求一种色调和谐、温润恬静的五彩效果,也不同于后世清康熙时期的浑厚大气、雅致精细的五彩。

而是突出大红、大绿、大黄、大紫、大蓝的满密热闹的视觉冲击效果,饱和度极高的色彩成为这一时期五彩瓷的显著特征。

明嘉靖 五彩海水龙纹盘

由于图案花纹几乎布满全器,加上满密的图案纹饰与红、绿、黄、蓝、紫的组合,就有了浓翠红艳的感觉。

明嘉靖五彩云鹤纹罐

明嘉靖朝使用的落款

官窑落款方式以青花楷书外加双圈多见,也有无圈的。款字有横排也有竖排。

该款识除青花款及暗款外,尚有模印楷书款,款字为凸起阳文。

明嘉靖官窑款,多为楷书,未见篆书。

运笔遒劲,笔粗色浓,结体健美,刚柔相济,苍劲中飘秀逸。

从款字结构来看:

“大”字通常开脚较宽,一撇一捺均顿笔明显。

“明”字的“月”旁一撇,弯曲明显。

“嘉”字中部的“吉”字,下面的“口”部较为宽扁。

“靖”字左边的“立”旁位置较高,常与右边“青”旁的上半部看齐。

由于嘉靖皇帝掌国长达45年之久,明代嘉靖后期,景德镇御器厂掌写款识的陶艺家另换他人,尽管其署款沿用前辈字体,但字体风格毕竟有所变化,例如“靖”字左边的“立”下 移,“嘉”字中间一横加长。

嘉靖官窑款大多以“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款为常见,很难见到四字官窑款。款识大多安排于底足,少数横排一行,布列于器口外或内的沿下,或直排一行于器壁,个别作半环形安排于圈足内口沿下。

安置于底足的六字官窑款,字体较大,布局疏朗开阔,外围双圈或双方框。不少双圈六字官窑款,开阔到近足墙下。

民窑款

嘉靖民窑款,虽为楷书,但与官窑款的字体有别,笔力欠苍劲(比今天的还是好)。

明嘉靖绿地描金碗底 嘉靖乙丑年款

嘉靖民窑,除了“大明嘉靖年制”外,还有“大明嘉靖年造”,但不见“嘉靖年制”四字款。

明嘉靖五彩人物碗底:大明年造款

嘉靖民窑款中的“年” 字往往写成变体。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