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首届“上海·中国音乐文化非遗日”举行,江南传统音乐与世界对话

2018-05-31 16:42

  5月31日,首届“上海·中国音乐文化非遗日”展演在沪举行。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策划了两场精彩的演出,一场聚焦江南传统音乐,一场汇聚世界非遗经典。

  一大早,朱家角古镇细雨濛濛,古老的珠玑阁内传出江南曲调,“江南传统音乐非遗经典传承展演”开始了:青浦田歌、崇明山歌、苏州弹词、明清小曲、苏北民歌,还有古琴和江南丝竹演奏。演奏者们几乎都是江南非遗音乐的传承人,他们的表演呈现出江南音乐的深厚传统与多元魅力。

  演出现场没有人用扩音设备,只是近距离的浅唱低吟,格外亲切。100来位观众里有20几来自中东欧16国的作曲家,他们此次中国采风的第一站就选择了这里。江南古镇之美、江南音乐之美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下午,第二场演出“世界传统音乐非遗经典传承展演”从朱家角转场至上海音乐学院。学术厅座位不够,走廊里站满了翘首以盼的观众。来自中国、阿根廷、韩国、蒙古国、日本、加纳六国的传统音乐演奏家们一一登场,带来当地最原生态的传统音乐。许多音乐人都是首次来中国演出,他们的表演中有很多即兴的成分,不断给观众带来惊喜。

  泗泾十锦古乐社首先登场,带来《十锦细锣鼓》,他们中年纪最大的表演者已经80多岁。能够演到专业音乐院校,与世界各地来的音乐家同台演出,让泗泾十锦古乐社的成员们感到非常兴奋。

  来自阿根廷的探戈音乐家、作曲家丹尼尔·鲁杰罗带来了班多钮手风琴独奏。班多钮极具南美风情,被誉为“探戈音乐的灵魂”。来自韩国的演奏家郭修银穿着传统韩国服饰出场,席地而坐,用韩国传统器乐伽倻琴演奏起《散调》,打击乐演奏家高卿华为她伴奏。蒙古国音乐家奥特根呼带来的呼麦粗犷豪放,日本音乐家照喜名朝国带来的琉球古典音乐神秘悠扬,加纳音乐人萨缪尔带来的西非鼓乐热情洋溢。

  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去年10月成立,下属于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致力于非遗音乐的保护和研究。中国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主任郭树荟教授说: “我们希望通过‘上海·中国音乐文化非遗日’的举办,加强对江南音乐的保护研究,推动江南传统音乐与世界的对话,为中国与世界非遗音乐文化的交流、合作搭建桥梁与窗口。”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