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8-05-31 17:01
《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和传播工程》的美术部分,在三十本连环画创作获得各界好评之后,主题画创作又取得丰硕成果。目前,经过艺委会专家组评审,约有五十幅大作入选,其余作品或在艰苦创作之中,或根据艺委会的意见,继续打磨提高。这些作品艺术质量如何?5月4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在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先睹为快。
一幅幅神话巨制风格多样、气势恢宏。全国知名画家刘大为、冯远、施大畏等积极创作、打磨精品,北京、山东、西藏、内蒙古、新疆、深圳、浙江等地画家纷纷拿出佳作;上海画家自然不甘落后,他们静心构思,反复修改,精益求精。
马小娟画了《精卫填海》,这是她早就想画的题材。在画连环画《炎帝的三个女儿》时,得知还要创作大画题材,她就已经开始构思。用一幅画讲一个故事并不容易,这幅作品的尺幅达到210×315cm,对她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在马小娟看来,《精卫填海》讲的是一个励志的故事,她不想把精卫画得太痛苦。“我想表现一个少女从海浪中羽化成神的感觉,她是阳光的,有美感的。”画面中,精卫头戴花环,洁白的羽翼和白色衣裙融为一体,显得神圣高洁。在她身后,各种五颜六色的小鸟也口衔石块,帮助她一起填海,这些都是艺术家别具心裁的设计。
洪健花了两个月时间完成《神农尝百草》,由于平时还要承担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展览部的工作,创作只能利用业余时间。“我吃了两个月的盒饭。”他笑着说。和马小娟一样,洪健也参加了创世神话连环画的创作,画的正是《神农尝百草》。为了在大画中表现这个故事,他把画面分成了两联,一联是“访草”,一联是“尝草”。画中百草丰茂,白鹭飞扬,神农赤裸上身与族人站立在一起,造型写实,如同一个普通的部落首领。“我把整个故事看成人类在自然社会的活动,它的神话色彩没有其他故事那么浓。在创作中,我让人物处在自然氛围之中,表现几千年前人与自然亲近合一的状态。”神农尝百草是为了去除瘟疫,面中的白鹭除了起串联作用外,也象征着一种未来的希望。
应龙、雨师、天女魃……张培成《涿鹿大战》描绘了一场壮大雄奇的战争场面,人物之多,元素之丰富令人目不暇接。哪位是黄帝,哪位是蚩尤?张培成笑着指出了画中的玄机,原来,画面右侧擂鼓指挥进攻的是黄帝,左侧头戴牛角盔、手持斧头的是蚩尤。而要分辨蚩尤军也很容易,他们头上都带着牛角头盔。画面下方,许多野兽的形象参考了古代的画像砖,女魃的形象则明显受到敦煌壁画的影响。“整个作品采用了壁画画风,我喜欢壁画的朴素感、历史感和力量。艺术最本质的就是力量,人物造型也强调彪悍,有力量的感觉。”他认为,创作神话题材是民族文化自信的表现,它让艺术家有可以想象发挥的空间。创作中需要吸收古代壁画最原始、最有生命力的东西。“我们把民族最初的东西赋予今天的思想,对艺术的发展,对创造今天时代的艺术都是非常有益的探索。”
看了一圈别人交出的作品,让画家韩硕倍感压力,他的《羿诛猰貐》几易其稿,还在做最后的打磨。“我习惯把所有东西推敲好,几次大的创作都这样,他们老说我最后一个交。也许是因为我想得很多,小稿画得也多。而且这次好几幅作品都和后羿有关,如何拉开角度,画出和别人不同的东西也需要反复思量。”为了塑造后羿,韩硕花了很多力气,关于射箭的姿态也反复研究调整。不少“后羿系列”作品已经完成,他尽量屏住不去看别人的创作。“我想画得天马行空一点,之前有点心里没底,慢慢打磨,越来越有信心,最后心理有底了就画好了。”
施大畏在此次创作中完成了《共工怒触不周山》和《鲧的故事》,看了其他画家的创作,让身为工程组织者之一的他感到“小小的满足感”。“我觉得很欣慰,感恩伟大时代,让艺术家有机会在这个平台上发挥自己的能量,为平台留下精彩作品。创作工程也让每个艺术家都在更高层面上,思考如何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钟菡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