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一座战国大墓,2000多年来遭17次盗掘,东西却一件没丢

 

2004年4月,一天深夜里,在河南省上蔡县郭庄村东面的一处高岗上,几个黑影在手电筒微弱的光线下晃动。

几分钟后,一声巨大的爆炸声突然响起——这已经不是郭庄第一次因盗墓响起炸药的轰鸣,如此猖狂的行为,引起了河南省文物部门的关注。

 

 

在很多考古专家看来,这种被盗墓贼屡次光顾的墓葬,很可能已经没有什么考古价值了。经过钻探,专家们初步判断,土岗下面有可能是一处春秋战国时期的高等级墓葬,规模庞大,大约是王陵规格。

 

文物专家用热气球拍摄坑洞内部

 

但随着考古的进一步深入,专家们突然喜出望外地发现这个墓葬的构造也许让它逃过了盗墓者的盗掘——这是一个积沙积石墓,这种构造,是盗墓者要面对的最大挑战。


积沙积石墓营建时,需开挖十几米深、面积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巨大地下空间。葬好棺椁和陪葬品以后,回填的不是挖出去的泥土,而是专门准备的干燥细沙,之后才以泥土覆埋,并将四周夯实筑牢。

 

所用沙子必须是经过烘炒或是曝晒的。一是可以保持地下干燥,增强尸体防腐效果;二是增加防盗性,干燥的细沙如水,流动性极强,盗墓者在这种土层上挖掘盗洞,这还没挖几下,那边的沙子就流过来填满了。


在这座墓的沙层中,还埋有巨大的石块,由于细沙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加上石块的重量,很容易造成塌方把盗洞掩埋,如果此时盗墓贼已经在坑内作业,那这个墓就又多了一个陪葬。

 

在两千多年前,有能力建造这种陵墓的人,也一定不是普通的人物,如是,专家们逐渐兴奋了起来。

 

但没过多久,在墓葬东部,一个消息又让考古专家紧张起来——七个经初步鉴定属于东汉时期的盗洞,被专家们发现。要知道,东汉是历史上盗墓最为猖獗的时代之一,当时盗墓成风,手段专业。

 


更让人绝望的是,之后又发现的一个现代盗洞,通过用木板架设巷道的方式,规避了流沙和巨石,进入了墓内。

 


一层层抽丝剥茧式地将流沙和巨石搬走后,却并没有在和盗洞联通的墓室里发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连棺椁也是空的——盗墓贼总不可能连白骨都要,所以专家大胆猜测,墓主人棺椁可能还在更深层。

 

沙土中突然出现的红色图案,印证了这个假设,这种图案正是战国时期贵族墓葬棺椁上常用的装饰。同时,往下的路上,金箔和一些零碎的青铜器越来越多。

 


当真椁室东部的沙土被清理干净以后,人们发现:大大小小的青铜器堆满了墓室,虽然大都已经破烂不堪,但可以从布局上看出,此处从未被人惊扰。

 


原来,除了积石积沙,椁室上方的沙层中还埋有两个木箱,周围暗藏冷石,这是用来迷惑盗墓贼的疑棺。

当之前来到此处的盗墓贼因为棺椁里只有石头而气愤不已的时候,墓主人正在下边一层偷着乐呢——当然,考古学者们对此也很满意。

 


清点后,椁室内总计出土各种青铜器物1000余件、玉器200余件及少量陶器、残存有甬钟3件、汉白玉质的大型编磬13件。

 

郭庄楚墓的玉器

 

收拾完了文物,专家们开始回顾起盗洞的数量。

经过勘察,河南郭庄楚墓一共有战国到秦盗洞1个,汉代盗洞7个,现代盗洞9个,共17次古今盗墓贼的盗墓,却没有让它丢失一件物品。

足见积沙墓的反盗墓功效。

 

郭庄楚墓的铜壶


当然,前边也说了,这种墓不是谁都造的起的——郭庄楚墓的填土下面有厚近11米的积沙,估计专门处理过的积沙体积在3000立方米以上,还没包括墓室本身的修建与那些暗藏在流沙中的巨石。

 

郭庄楚墓的升鼎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墓主人成功的让我们所有人今天都能够看到这些瑰宝。

 

驻马店博物馆展出的郭庄楚墓鼎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