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需要首先釐清概念:藝術作為人類文明的基本結構,與哲學、科學、宗教和政治並置。
然後需要分清概念與人:科學和科學從業者;藝術和藝術從業者;宗教和牧師;政治和政客。
落到技術層面可能又需要分開討論:只要人的生老病死不變,人的七情六慾還在,人類文明的基本結構就不會發生太大變化。
哲學(科學)尋求確定性;宗教尋求正當性;政治尋求合法性;而藝術則尋求可能性。
科學在停滯而技術在飛奔,哲學成為訓詁而宗教面臨著困境,除了藝術創造的安慰和啟示,人類還有什麼可以指望呢?
艺术家何云昌将肋骨项圈送给他的母亲
藝術的緣起:夢想和恐懼;
藝術的發展:更好的生活;
可能性-從文藝復興到信息革命我們看見的是藝術的各種可能性;
藝術的現實-「你看過了,就回不到沒有看過的狀態。」- 高居翰。
所以:藝術並不源於生活,藝術塑造了生活;
藝術決定了財富的總量,而不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你處在哪一種藝術中,你就在過著哪一種生活。
藝術從業者的問題:純粹性和世俗化。一方面藝術本身的純粹性在權利和資本的裹挾中很難得到保證;另一方面,對高尚化和宏大敘事的追求使得關注個體生命和承擔公共責任非常困難。
艺术家李慕华的墙绘作品
好的藝術家和好的哲學家、科學家、神學家、政治家以及企業家是同一類人,對基本的人性的洞察、理解和表達甚至干預是成就他們的關鍵。自由市場從來都是自由創造最好的合作夥伴,關心自由市場、關心每一個個體的生存處境,和任何一個行業或者文明領域都是一樣的。
成就和成功總是兩回事。價格和價值從來都沒有當下的必然聯繫。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