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中国美术馆是国家造型艺术博物馆,建馆己近半个世纪在不断发展中逐步趋于完善。现如今它已成为拥有6万5千件藏品,并可承接国际一流水平展览的较大型国际艺术殿堂。
但是我们也实事求是的看到,我们在软硬件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现代化技术设施不足敷用;在现有功能上还存在着普及美育,推广公共服务方面的缺失;在良好的公众对话平台方面还有很多文章可做;在国际文化交流方面也囿于局限,亟待加强馆藏品的收集、研究、管理上的建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有巨大潜力资源空间有待发掘。这些我们不可无视的现实让我们看到许多问题的产生均来自于藏品数字化建设的缺失。事实告诉我们:藏品数字化建设,已是一项摆在我们美术馆发展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需要尽快加以完善的工作。信息时代呼唤我们必须加大力度,加大藏品数字化建设的系统工程的步伐。
美术馆藏品数字化建设的概念
美术博物馆藏品数字化是利用计算机和现代通讯等技术手段,将馆藏品以数字或数字化的方式纳入计算机网络程序中,是一种以方便、快捷的高科技手段实行对藏品收集、整理、保存、加工、展示,研究等工作的管理方式。注重藏品管理与数字化技术的专业融合,二者结合的有机性决定着藏品数字化后的实效性。换而言之,藏品数字化是依托高科技手段来实现的,因而在藏品数字化进一步的建设中更要充分体现高智能化的属性,充分适应当代信息化高科技领域迅猛发展的趋势。我国博物馆行业的数字化建设已初具规模,而中国美术馆要进入数字化博物馆行列藏品数字化是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数字化博物馆是博物馆在互联网上为大众提供数字化展示研究服务的方式,美术馆藏品数字化是对传统美术博物馆藏品管理理念上变革性的挑战。美术博物馆实行数字化可以在实体博物馆的基础上建立起虚拟博物馆的数字化系统,将藏品纳入国际数字化博物馆系统之中,实现博物馆间藏品资源信息共享。数字博物馆在藏品数据存储,网络沟通,资源共享,展示方式,资源管理等多方面具有许多优势。
馆藏品数字化功能的定位
藏品数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而我们对藏品数字化的功能定位必须清晰:
一、适合典藏作品系统管理多项功能的需求,建立一个便于典藏部人员对作品管理使用的基础数据库。可对作品来源、入藏年代、展览记录、作品使用情况、作品现状、作品分类、作者情况、查阅、处理等项目方便快捷的采集相关的管理信息。
二、为学术研究部门和相关人员可瞬间提供便于检索、分类、分析、查询、策展等文字和图象资料等相关信息。
三、藏品数据库应成为中国美术馆局域网提供藏品信息的主体资源。
四、藏品数据库将成为中国美术馆网站提供国际化网络通用服务的信息资源。
五、前瞻性的建立大容量的藏品数据库网络平台,对日后藏品数据更新与填充以及新科技技术的发展预见到吐故纳新的空间。
馆藏品数字化的相关问题
藏品数字化必须在程序设计上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一、基础数据的问题 我馆计划在2006年内基本完善藏品数字化工程建设。现正在对6万多件馆藏品进行清库整理,进行藏品数据基础统计工作。目的是为馆藏品数字库的录入提供准确信息源数据。藏品的数字化是以藏品信息的基本数据为基础的,只有对每件藏品的自然状况、作者情况、收藏年代、历年的使用情况、作品的保管现状等藏品的各项基本情况提供准确的数字信息,藏品数字化后相关各项资料才可能准确,才会建立起一个具有历史性、真实性、学术性、研究性、权威性意义的数字信息库。这是我们要实行藏品数字化,这个新的管理模式需要所进行的具有实际意义的基础工作。
二、数码图象的问题 美术馆藏品数字化应有别于图书馆藏品数字化,美术博物馆的数字化数据应是全方位、立体化的可视数字信息,更需要强调图象作品的可视性,无论是属于那一类的美术作品都是通过可视的形象与人们进行视觉交流的,在藏品的展示信息交流中,图象比文字更为重要,所以藏品数字化要对每件藏品都要建立高品质、高分辨率的数码影象。
三、多媒体数据的问题 美术馆藏品数字化后是要进入一个宽带多媒体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它所面临的存储对象和技术领域远远超过了实体美术馆的陈列意义。它的功能属性要求我们的藏品数据库是三维立体全方位的应用模式数据。要建立文本、图象、声频、视频立体整合的多媒体数据库。要为大众提供在娱教于乐中汲取文化知识的信息平台。
四、数据国际化的问题 既然藏品数字化是以计算机和通讯设施高科技手段实现的运作方式,因而数字程序设计与国际标准数字语言表现是必须要考虑的实际问题。建立的数据库即要易于藏品的管理,又要易于网络平台的国际化通用。也就是说,即要适合进入馆内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适用于各类管理型数据库使用;又要满足进入各类博物馆信息管理系统,适用于实现各类信息与世界网络同步交流的功能要求。建设的藏品数字化资源库必须使软件和硬件与互联网连接的信息系统达到国际间的传输数据的兼容性标准。最终目标是使人们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中国美术馆的藏品,使大众可以对中国美术馆的藏品资源进行智能化的浏览,检索,分析,研究,处理。
五、藏品分类的问题 藏品数字化的意义还在于能够对信息资源实现智能管理、智能检索、智能研究等功能。因而在数据库建设中对藏品体系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分类也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如何通过分类使馆藏品快速有序的在数字化管理中发挥理想的使用功效,这不是计算机和通讯设备本身可以完成的。而是我们藏品数字化要在程序设计环节中完成的前期工作。美术馆藏品分类是我们在藏品数字化中要解决的特有实际问题。藏品现在是按照画种以国、版、油、雕、民间美术等平面化较为单一的分类方式分类的。而藏品数字化要求可实现多种多样、灵活转换的立体分类方式。比如除按不同画种分类外,还可以按年代分类;在不同画种中,按同时期作品分类;还可以按题材分类,分出战争,工业、农业、教育等题材;也可象中国画一样按人物、花鸟、山水分类;还可以按作者年龄段、按姓氏、性别等方法分类,总之可以采用多种复式重组分类的方式。在程序设计上要根据美术馆工作的要求,建立我们理想化的符合实际应用的藏品数字库。
六、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 藏品数据库包括几个主要功能。如管理功能、局域网络功能、国内国际网络传播功能等。其中网络传播功能必将会涉及到知识产权和馆藏品专利保护的问题。这就需要对藏品数据库的传播数据进行加密分类,对部分藏品要进行加密处理,对部分藏品的传播方式和范围要进行限定,这些均为完善数据库时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建立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队伍
美术馆藏品数字化是由软件和计算机群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的高级信息系统,是科技革命带来的高科技多媒体网络大容量的信息管理系统。数字化将改变藏品资源整理、修复、展示及研究等原有的单一的管理方式,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次美术馆藏品管理方式的革命,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必须跟上藏品管理方式更新的步伐迅速转变观念,提升自身素质,尽快适应熟练掌握新的管理工具,管理手段,管理方法。因为最大极限的发挥先进技术先进设备的性能,均取决于对它掌握和使用的熟练程度。管理人员不能熟练的操作计算机何谈数字化管理,也就根本无法适应藏品数字化后的工作。要改变或提升现有人员结构和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准数字化管理的专业人员队伍。要迅速转变现有人员藏品管理的理念,按照藏品数字化新的工作的需求,对典藏部管理人员提出新的工作要求。我们必须看到人的因素是决定着完成数据化建设工程的重要保证。中国美术馆的藏品现藏有6万多件,就已经出现了诸多靠传统管理方式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如若不尽快完善藏品数字化,与日俱增的藏品一定会使我们无所适从。
当今世界已步入信息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数字化技术已应用于各种领域。完善美术馆的藏品数字化已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可不做,不该不做,不得不做的重要工作。信息工程有待进一步完善,藏品数字化、标准化、规范化是直接关系到藏品管理能否提升一个新层次的关键。当今,国际网络技术已趋于成熟,欧美许多国家在数字化应用方面已形成了一整套较为规范的流程和技术标准。国内许多博物馆已采用了藏品数字化管理方式,为我们在信息技术等方面提供着可以借鉴的成熟经验。我们坚信只要积极引进虚心学习,藏品数字化滞后现状会尽快得到根本转变。
作者:马书林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