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点击上方“文化艺术出版社” 关注我们
文化艺术出版社公众号推出《艺术百科》版块,将不定期为大家普及艺术知识,请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们关注我们的公众号,跟随我们一起了解艺术知识,今天,让我们走进侗族大歌的世界!
1、大歌的表演形式
一般展演模式是在农闲时节,尤其在过年和吃新节两个民俗节庆中,主要参与者是来自不同地缘或血缘单位的男女异性歌班;辅助参与者是男女歌班的歌师傅,以及女性歌班成员的全体母亲;观众主要是男女歌班所属村寨或家族的村民。
2、大歌的展演程序
一般来说,由女性歌班控制着一场对歌中唱哪些亚歌种以及演唱多少曲目与多少时间,男性歌班基本上处于“陪歌”的状态。一场鼓楼对歌,长则通宵达旦连唱六七个小时,短则一两个小时。
3、大歌的旋律体系
无论已有的研究成果还是近期的田野考察均显示,大歌的常用音域稳定在一个八度左右。通过对各地流传大歌的整理,女声大歌的一般音域在♭a-♭a¹或c¹-c²之间,而男声大歌的音域则比女声整体低一个小七度左右。这个音域不仅是大歌的常用音域,也是大歌流行区域其他歌种的常用音域。
4、大歌的声部构成
从音乐学的角度来看,两个声部是大歌最普遍的声部特征。不过侗语中并没有可与现代汉语“声部”形成互译的词汇,在侗人的观念中,歌班演唱大歌时,不同人同时发出的两种音高的声音分别称为“所赛”[soh seit](雄声)和“所枚”[soh meix](雌声)。[seit]和[meix]在侗语中除了指声音高低外,也用于称家禽的雄雌。侗人以雌雄论声部的认知方式,蕴含着阴阳两性平衡协调的宇宙观。
5、大歌歌词的韵律特征
大歌包罗万象、韵致跌宕的歌词对于侗人来说是极富魅力的精神财富。侗语是一个音调系统复杂且内部方言区杂陈的语种。在50年代的语言调查中,南部方言被作为侗语的基础方言,并以贵州省榕江县车江章鲁话作为侗文的标准音。以章鲁话为标准,可以见到一个相当复杂的侗语语音系统,这个系统由32个声母、56个韵母,以及9个声调构成。侗语内部不仅南北方言区语音差异很大,且南部方言区内部各土语区之间也风格各异。就算在同一方言区内,山水相隔的不同村寨日常用语也各有地方化倾向。
6、大歌的演唱内容
概言之,大歌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爱情类。这类歌谣在大歌中占绝大部分,是鼓楼对歌的主体歌谣,尤其是“嘎话延”便多是以情歌为主。
第二,礼俗类。这类歌谣涉及侗家各个方面的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如《父母歌》《十二月劳动歌》《婆媳歌》《懒汉歌》等。
第三,抒情类。这类歌谣以抒情的方式对世间万物和人生万象发出感慨,青春短暂人生易老,春耕秋收鸟叫蝉鸣无不包括其中。以表现歌班声音优美为主的“嘎所”,其短小歌词主要涉及的便是此种如短诗般的抒情内容。
第四,故事类。这类歌谣以故事的形式展开,以特定的大歌亚歌种“嘎窘”和“嘎吉卜”为固定展演形式。从故事情节来看,有根据本民族传说故事改编的《珠郎娘美》《元董金妹》《金汉烈美》等,也有根据汉族民间故事改编的山伯与英台、陈世美等题材的歌谣。
以上是我们关于侗族大歌的介绍,如果你想更深入地了解侗族大歌,请扫描下方图片中的“二维码”或者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图书,进一步体会侗族大歌的艺术魅力!
文化艺术出版社公众号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