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稚柳,原名稚,字稚柳,晚号壮暮翁,江苏常州人。在书画鉴定上,与张珩(张葱玉)齐名,有“北张南谢”之称。
相比出身富贵的张葱玉,谢稚柳来自一个较为普通的书香之家。但家庭书学氛围浓厚。父亲谢柳湖是清末秀才,表伯钱名山是江南大儒。

钱名山在常州东门外有一书院“寄园”,谢稚柳就于此书院内生活了六年。他在这里第一次看到了明末画家陈老莲的一幅梅花图,颇为欣赏赞叹。他的绘画初期也因此有了很大影响。
画家张大千曾为谢稚柳作品题诗评价:“别来岁岁滋烟尘,画里啼猿怨未申。天下英雄君与操,三分割据又何人。”张大千,堪称一代之宗,但是在他心中,在画艺上能与自己并驾齐驱的,是谢稚柳。

张谢相识,是因为谢稚柳才高八斗的长兄谢玉岑。谢玉岑与张大千交情深笃。只可惜他自幼体弱多病,他在家养病的日子里,张大千每隔一日,必前来探病。谢玉岑自知一病难起,而兄弟将无人照应,于是请求张大千将谢稚柳列入门墙。张大千当即表示:“你我交情如同胞手足,你的弟兄就是我的弟兄。稚柳有兴趣学画,我一定尽我所知指点他,不必列名于大风堂。手足之情,不更胜于师弟之谊?”张谢之交,便由此开始。

谢稚柳后来在回忆张大千时曾写道:“当我未识大千时,先认识了他的画。奇气横溢的才调,令人难忘。及认识大千,他浓髯如云,雅善说笑,豪纵自放。才恍然于他的画笔正是从他的性格而来的。”所以,张谢的交往亦是对艺术的同好与互赏。
随着眼界日益开阔,谢稚柳由陈老莲上溯至宋代绘画,学习借鉴院体花鸟,风格由孤冷凄清转为端庄雍容。梅花、红叶、竹子,都是他偏爱的题材。在抗战避兵的居住竹林期间,更使他的画竹清新潇洒,真实生动,甚至张大千也敛衽无间言。

宋文治--江南春意浓山水长卷(谢稚柳题跋)笔致清远书画一体,谢稚柳于书法也颇有心得。谢稚柳的书法有张旭之颠意,又有怀素之狂意,兼老莲之逸意,笔笔饱含韧性,潇洒出尘。
至老矣,谢稚柳回顾生平,总结道:"少耽格律波澜细,老去粗豪是本师。"这不仅是个体人生的参悟,也是后世学人的门径。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