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国粹艺术名家——刘松林

刘松林艺术简介

刘松林先生1965年4月生于甘肃武威,字莲花洞人,号艺墨轩。武威是天马的故乡,是武威的地域文化浸淫其心智,颐养其性情,历练其品质,他自幼酷爱书法艺术,5岁开始跟随父亲临帖练字、读帖悟道。童年时,黄胶泥作墨,蓝青砖当纸,一年三百六十日,不动笔墨不寝食,笔耕不辍,勤学苦练,练得一身童子功。及长,师承大家,转益多师,先后师承杨再春教授、著名书画家王学仲学习书法,深得衣钵真传,并跟随武威书法家王维德、马玉浩、徐万夫、丁二兵、陈石等书法家学习,书艺日益精进。刘松林先生现为中国草书委员会委员、中国书画联谊会会员、甘肃书法协会会员、广西金福缘书画院特聘书法家,武威市书画协会会员。多年来,其书法作品多次入展并获得各种奖项和荣誉。

艺术成就:

1990年参加敦煌国际书法大型研讨会;

1991年参加武威市葡萄酒文化书画大赛,荣获一等奖;

1995年获得中国书画联谊会金奖,其作品由日本书道院收藏。

2010年,受邀参加西藏布达拉宫书法活动;

2014年参加广西金福缘书画院书画展览活动;

2015年,受邀宁夏书画院邀请参加书画交流活动,同年参加西安“中国长安书画院”书画作品参展活动。天道酬勤,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刘松林先生的书法作品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好评,作品被甘肃省博物馆、武威市博物馆收藏,并走销日本、韩国、新加坡、越南、台湾等地。书法作品作为礼物多次被送往俄罗斯,加拿大、新加坡等国,作品走进公益慈善事业,在妇女发展基金会、少年儿童基金会、抗震救灾,中国关心下一代等公益慈善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刘松林先生的书艺历程告诉我们,即使鱼目混珠的时下,我们的时代仍需要有品质的书法;更告诉我们,中国人的心理,依然有一杆美个标尺。衷心期望他写出无愧于新时代的优秀作品!

书法是一种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点染着华夏文明那么一种独有的文化灵气。在全世界几千种文字符号当中,只有中国的汉字能造就出这种书写的艺术,并且表现出它永恒的魅力。

刘老师的书法作品笔划、结构、造型寻求韵味,耐人品尝,充分展示了书写者的豁达与魅力。通过笔画、结构、章法的多变,强化书法的艺术之美,并且突出了传统与创新、刚与柔、虚与实、快与慢、浓与淡、粗与细、轻与重、大与小、正与斜、疏与密、连与断、拙与巧、霸气与秀气等多种变化,使书法艺术进入更高的境界。

他文笔飞扬,丝毫不受束缚,甚至整行一笔而下,有如神仙般的纵逸,来去无踪。观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夸,笔迹流水行云。

徜徉在刘松林老师的书法作品中,流连于“能随形而绰其态,审势而扬其威,每笔皆成其形,每字各异其体”的艺术享受之中。如读一本沉稳明快和谐厚重的书,那灵活的笔触,律动的线条无不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人文底蕴,彰显了书画家千锤百炼后高潮表现力和艺术素养。

在书法创作中,他始终把追求神采,抒写性灵作为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努力寻求与自己性格及艺术追求相契合的内在精神,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用笔灵活多变、酣畅淋漓。书法格调清新高雅,端庄而又飘逸,古朴而又华美;韵律动感,形态雅致;古拙朴茂,独树一帜。

刘老师之书法,除了有力透纸背的千钧力道,也有因气蓄势的千变万化。如果书法只有力,没有势,难免呆板。只有势无有力必是浮滑。他的笔力可凌空杀纸,作力透纸背的表达遂心应手,又可以意在笔先,因气铺陈笔墨,气凝为势,笔未到气已吞,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上下翻飞写动态,临危居高作势态,动与势相互转换,可以把行草作品写得左蹙右盼如惊电,状如楚汉相攻战!横如布阵排云,牵似万岁枯藤!

观刘松林老师的作品,常惊叹于一个人的求索之心竟能如此坚毅而果敢,一个人的问道热情竟能如此丰沛而浩瀚。陈阅历之深、领悟之透、掌握之精,皆令人叹服。因此,刘老师的书法成就的取得绝非偶然,而是只要有了那颗福至心灵的种子,它便在深厚的文化积淀中自然滋养、孕育,结出累累硕果。

愿刘松林老师在书法艺术道路上,笔耕不辍,初心不渝,用精妙的笔法,传承民族文化,墨染绚丽人生,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熠熠生辉!绽放光彩!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